[实用新型]座椅腿托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1170.3 | 申请日: | 200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395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沙志龙;张作文;贾记锋;李云龙;陈卫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200233上海市漕河泾新兴***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用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里,为了便于副驾座及后排座乘客休息,存在一种托住乘客腿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腿托调节机构,特定的运动轨迹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运动曲线,改变乘员腿部在座椅上的乘坐姿态,可使乘客实现更舒服的乘坐位置及休息位置,体现腿托调节功能。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特点是,包括:外滑轨;内滑轨,与外滑轨可滑动地连接;外丝杆,具有第一传动螺纹和第二传动螺纹;第一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一传动螺纹形成第一螺纹副,第二端与内滑轨枢接;以及第二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二传动螺纹形成第二螺纹副,第二端与外滑轨枢接;其中,第一螺纹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副的螺距。
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外丝杆的第一传动螺纹是用于传动的外螺纹,第二传动螺纹是用于传动的内螺纹;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一内丝杆,该内丝杆具有用于传动的外螺纹,该内丝杆的外螺纹和外丝杆的第二传动螺纹形成第二螺纹副;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一驱动导杆,驱动导杆的第一端提供有与第一传动螺纹配合形成第一螺纹副的内螺纹。
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驱动导杆的第二端与内滑轨枢接,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一联接轴,该外丝杆通过第一连接支架和该联接轴连接,该联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第二连接支架,该两第二连接支架分别与两所述外滑轨可转动地连接,该两外滑轨分别在内滑轨的两侧与内滑轨连接。
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驱动导杆由两片体连接而成,驱动导杆的第一端具有方形孔,该方形孔内放置有方形连接块,该方形连接块具有驱动导杆的第一端提供的所述内螺纹,外丝杆穿过该方形连接块而形成所述第一螺纹副,并且外丝杆的一部分与内丝杆在驱动导杆的两片体之间延伸。
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该座椅腿托调节机构还包括驱动外丝杆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螺纹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副的螺距,外丝杆朝预定方向转动时,内、外滑轨将按照特定的运动轨迹运动,即第一传动组件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二传动组件的移动速度,内滑轨和外滑轨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内滑轨会推动外滑轨超预定方向转动,在内滑轨上设置腿托部件,从而在推出腿托时候还将腿托调整在合适角度,托起乘员的腿部,改变乘员的乘坐姿态,而在收回腿托时,还将腿托转动至隐藏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腿托调节机构处于最大调节位置的立体图,显示了腿托调节机构的正面。
图2是腿托调节机构处于最大调节位置的立体图,显示了腿托调节机构的背面。
图3是腿托调节机构处于最小调节位置(设计位置)的立体图,显示了腿托调节机构的正面。
图4是腿托调节机构处于最小调节位置(设计位置)的立体图,显示了腿托调节机构的背面。
图5是为了便于观察,在图3的基础上省略了内丝杆、外滑轨的立体图。
图6是为了便于观察,在图4的基础上省略了内丝杆、外滑轨的立体图。
图7是为了便于观察,在图3的基础上省略了驱动导杆、内滑轨的立体图。
图8是为了便于观察,在图4的基础上省略了驱动导杆、内滑轨的立体图。
图9是显示了丝杆传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的丝杆传动组件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包括电机1、外丝杆3、内丝杆21、驱动导杆36、两外滑轨42以及内滑轨43。电机1配置有减速器,电机1通过减速器与外丝杆3连接,以驱动外丝杆3转动。
如图9和图10所示,外丝杆3具有用于传动的外螺纹和用于传动的内螺纹。驱动导杆36是两平行的片体连接而成,驱动导杆36的一端提供有方形孔,方形连接块360放置在方形孔中。方形连接块360具有内螺纹。外丝杆3穿过方形连接块360,外丝杆3的外螺纹与方形连接块360的内螺纹啮合,而形成第一螺纹副,外丝杆3转动时,驱动导杆36随之移动。外丝杆3穿过方形连接块360后,在驱动导杆36的两片体之间延伸。
内丝杆21也在驱动导杆36的两片体之间延伸,外丝杆36的内螺纹与内丝杆21的外螺纹啮合而形成第二螺纹副,外丝杆3转动时,内丝杆21随之移动。第一螺纹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副的螺距,驱动导杆36的移动速度大于内丝杆21的移动速度。驱动导杆36和内丝杆21的移动方向始终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11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杆式电动燃油泵
- 下一篇:软风启动型风力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