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移质分层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2073.6 | 申请日: | 2009-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555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朱雪琪;徐元;施定锴;王志东;袁金林;黄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8 | 分类号: | G01N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12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移质 分层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湖泊、江河、水库、沿海疏浚回淤、泥沙形态、环保研究提供原始物质的浮泥取样设备。
背景技术
悬移质水样现场取样是勘察中一项常规工作,被广泛应用于港口、航道、水利、环境、水样检测工程项目中。在航道疏浚研究中它通过对水样中泥沙物理特性、泥沙容重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到泥沙容重梯度及泥沙运动规律,为航道整治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其中浮泥测试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对于充分利用浮泥层扩大通航水深意义重大,经济效益明显。同时,浮泥测试在实施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1、目前使用的浮泥测试仪器如SILAS结合音叉、OBS、LISST、γ、超声波等容重、浊度、粒径等测试仪为了适应测试精度,测前都要进行繁琐的仪器标定工作。
2、标定泥样物理特性与真实测量浮泥特性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测量所需标定值的正确性及现场测试精度。
3、在常规横式取样器单点采样过程中,由于易受外部环境因素,如水文绞车进尺误差、水流速度影响,难以保证在容重测试值深度上同步捕捉浮泥上界面(水-浮泥)、利用层界面(容重1.25kg/m3)和下界面(浮泥-淤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移质分层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取样器芯与外罩壳组成,其特征是取样器芯由导向块、连接板、钢丝连接座、采样芯、区间密封圈、采样芯底座、底座密封圈装配构成;导向块为圆台锥形,圆台锥形中心制有纵向阶梯孔,阶梯孔上部是钢丝通孔、下部是钢丝连接座孔,圆台锥面一侧有一道通至导向块中心的上下贯通的槽口,导向块设有纵向装配孔,并配螺钉装在连接板上侧;连接板做成圆盘形,连接板中心位置有沉孔,连接板纵向有装配孔并配螺钉装在采样芯上端;钢丝连接座为“凸”字形圆柱状体,其纵中心有钢丝安装孔,横向设有止动螺丝,水文绞车的钢丝通过导向块的槽口由钢丝连接座顶部穿入安装孔后,用止动螺丝固定,钢丝连接座放置在导向块阶梯孔与连接板沉孔构成的空腔内;采样芯成空格状圆筒筐形,采样芯中间有多层区隔板将采样芯分成多个区间,在区隔板所在位置的采样芯外侧装有区间密封圈,采样芯下端装采样芯底座;采样芯底座成阶梯状圆盘形,该圆盘上部盘体小于下部盘体,其下部盘体的上侧边沿有密封圈槽安装底座密封圈;外罩壳由外罩筒、外罩壳顶板、密封连接圈构成;外罩筒成圆筒状,其圆筒上部外侧焊接两个U形圈,外罩筒上设置多个安装旋塞的放水口;外罩壳顶板由中间成辐射状的辐条与周边的圆圈状体构成,外罩壳顶板中央有导绳槽,外罩壳顶板用螺钉装在外罩筒上端;密封连接圈的上口圈内有嵌置外罩筒的阶梯口、圈底有半圆弧密封槽,密封连接圈焊接在外罩筒下端,外罩壳下降到采样芯底座后,采样芯底座与外罩壳的密封连接圈合拢密封,使取到的水体不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在一垂直剖面上取到原状分层的悬移质水体,采样器在无搅动、无上下层串动情况下采样,实现正确测量,无须进行测前仪器标定工作,受流速影响较小,在平均流速1.6m/s海流状态下都能采样,有效提高了勘察能力及成果质量,达到了低成本、高效率、操作简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样器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样器外罩壳示意图。
图3是钢丝连接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20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