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0kV带电拆搭电缆尾线消弧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2334.4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893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明;张国伟;胡达;何宝龙;何国兴;黄峥;顾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1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 kv 带电 电缆 尾线消弧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10kV带电拆搭电缆尾线消弧工具。
背景技术
现今,架空线路入地的速度不断加快,近几年来电缆线路在有的供电公司范围内呈增长的趋势。为了提高供电可靠率,以下工作需要不停电作业:一、线路更改工程的需要;二、停电施工中需要缩小停电范围;三、配电系统供电方式临时变化的需要;四、电缆装置设备更改的需要。以上工作都涉及到拆、搭出线电缆。
由于存在电容电流,在带电拆、搭出线电缆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弧,而且10kV线路装置复杂,相间距离小,而电缆头的相间距离更小,如果简单地像送电线路那样用消弧绳来进行消弧,很容易造成相间短路或单相接地,且作业人员离电弧距离较近,易发生电弧灼伤事故。因此在拆、搭出线电缆前需要先安装消弧器,并且使导线与电缆通过消弧器连接,这样拆除或搭接电缆引线时能有效地起到灭弧作用,确保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鉴于上述情况,则需要在消弧器上使用引流线,另外,如果引流线采用普通导线,则其耐压、绝缘强度不够,作业时必须要对引线加装另外的绝缘措施,极不方便,并且给安全作业带来了隐患。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消弧器上并没有配套的引流线,因此现有技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10kV带电拆搭电缆尾线消弧工具,以解决拆、搭出线电缆引线时所用现有消弧器与导线、电缆连接时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10kV带电拆搭电缆尾线消弧工具,包括绝缘操作杆,灭弧装置、灭弧器开关和闸刀,它还包括一引流线和一单沟线夹,其中,所述引流线包括线芯、裹在该线芯外的绝缘层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线芯两端的接线耳,所述的单沟线夹包括至上而下连接的钩型钳头、万用接头和短绝缘杆,且所述引流线的两端分别通过接线耳与所述的闸刀和钩型钳头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装配套的引流线和单沟线夹,解决了消弧工具使用过程中引线连接的问题,工频耐压达到45kV*min,连接方便、安全可靠,为10kV线路带电拆、搭出线电缆尾线提供了必要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电拆搭电缆尾线消弧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即一种带电拆搭电缆尾线消弧工具,包括绝缘操作杆1,灭弧装置2、灭弧器开关3、闸刀4、引流线5、单沟线夹6和挂钩7,其中,引流线5包括线芯51、裹在该线芯51外的绝缘层52和分别连接在线芯两端的接线耳53,单沟线夹6包括至上而下连接的钩型钳头61、万用接头62和短绝缘杆63,且引流线5的两端分别通过接线耳53与闸刀4和钩型钳头61相连。
引流线5绝缘层52耐压能力为45kV*min,符合GB/T18037-2000及部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关于绝缘工具的电气试验标准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弧工具在安装前应检查灭弧器开关3和闸刀4处于拉开位置。单沟线夹6挂到出线电缆接头上,绝缘操作杆1通过挂钩7挂上导线后,先将闸刀4合上,然后将灭弧器开关3放在合上位置,构成一个临时通路。如果是拆除出线电缆引线,则此时两连接点间同时存在两条电流路径——线路路径、引流线路径,此时断开线路引线不会产生电弧;如果是搭接出线电缆引线,则此时两连接点间已经存在了引流线路径,在搭接引线时不会产生电弧。引线拆除完成或搭接完毕后,先将灭弧器开关3调整于拉开位置,然后再拉开闸刀4,将单沟线夹6从电缆头上取下,并挂在绝缘操作杆1上,最后将绝缘操作杆1从导线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在运输过程中应放置于专用箱子中,并与金属工具分开存放,防止碰擦损坏绝缘部分,降低绝缘强度,而且每年必须对引流线进行预防性、检查性试验,防止绝缘损坏引起操作事故。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2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冻型承压平板式间接加热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顶燃式热风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