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断路器的触头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2455.9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6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蒋顾平;丁其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04 | 分类号: | H01H7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0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限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断路器的触头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塑壳断路器目前的触头限位技术是在动触头移动到最大距离处放置一个限位杆,当触头移动到该位置的时候,由于触碰到这个位置,会限制其运动,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揭示了现有的触头限位结构。其中图1是现有的触头限位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现有的触头限位结构的截面图。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断路器的触头组件包括基座102、固定于基座102内的静触头104、围绕转动中心106旋转的动触头108、支撑动触头尾部的触头支撑件110、位于基座102的顶部的限位杆112。动触头108围绕转动中心106旋转,当动触头108的头部与静触头104接触时,断路器位于闭合位置,当动触头108的头部旋转离开静触头104时,断路器位于打开位置。限位杆112的作用是限制动触头108的转动极限。在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中,限位杆112需要与断路器的上盖(图中没有示出)配合才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限位杆112被上盖固定,使得动触头108在断开的时候就被限位杆112限制住,无法继续绕转动中心运动。在没有上盖的情况下,限位杆112并不能起到限位的作用。于是,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存在如下的缺陷:
1)需要将上盖安装后才能实现限位杆112的限位作用,否则限位杆无法起到限位作用,这在出厂试验中非常不方便。
2)限位杆112只是放在数个动触头中的其中一个极上,虽然动触头的各个极是联动的,但对其他几极限制作用并不是很好。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放置限位杆的几个极会因为触头打开而导致其与安装在上面的零件(例如牵引杆)相碰,甚至打坏其他零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对触头进行限位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触头限位结构的触头支撑件,触头支撑件与绕转动中心旋转的动触头的尾部接触,触头支撑件的顶部形成与动触头的尾部相匹配的形状,形成触头限位结构,在动触头的分开位置动触头的尾部与触头支撑件顶部的触头限位结构配合接触,限制动触头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断路器触头组件,包括基座、固定于基座内的静触头、围绕转动中心旋转的动触头、以及支撑动触头尾部的触头支撑件,触头支撑件的顶部形成与动触头的尾部相匹配的形状,形成触头限位结构,在动触头的分开位置动触头的尾部与触头支撑件顶部的触头限位结构配合接触,限制动触头的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动触头的尾部为平面,触头支撑件的顶部形成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动触头的尾部为斜面,触头支撑件的顶部形成斜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动触头的尾部为圆弧面,触头支撑件的顶部形成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省去了限位杆这个零件,减少了成本,简化了结构,并且解决了必须具有上盖才能起到限位作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于多个动触头的情况分别提供限位结构,解决了由于只有一个动触头被限位而导致的不平衡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是现有的触头限位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的触头限位结构的截面图;
图3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触头限位结构的截面图;
图3B揭示了触头支撑件的顶部和动触头尾部配合的局部放大图;
图4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触头限位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3A、3B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断路器触头组件,基座102、固定于基座102内的静触头104、围绕转动中心106旋转的动触头108、以及支撑动触头尾部的触头支撑件110。本发明的断路器触头组件中省去了限位杆,对于动触头108的限位通过触头支撑件110来实现。触头支撑件110的顶部形成与动触头108的尾部相匹配的形状,从而形成触头限位结构,在动触头108的分开位置动触头108的尾部与触头支撑件110顶部的触头限位结构配合接触,限制动触头108的转动,实现限位作用。
进一步参考图3B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动触头的尾部为接近平面,触头支撑件的顶部也形成接近平面的形状。动触头在分开极限位置的时候,动触头的底部和触头支撑件的顶部几乎是平行的,稍有一些角度和间隙是为了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动触头和触头支撑件之间触碰太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2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齿可拆、分度圆直径可调链轮
- 下一篇:高效热传导平面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