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网线钳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2526.5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8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国;张辉;陆婷;尚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王兆国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H01R43/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网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线钳,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网线钳。
背景技术
网线钳是制作电缆网线接口的必备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剥掉细电缆导线外部的绝缘层,剪齐露出的芯线,将插入芯线的水晶头压紧。
一种现有技术是中国专利ZL 03272325.3披露的“新型网线钳”包括有剥线口、压线口、切线口、捋线口及手柄,剥线口、压线口、切线口、捋线口从连接处到手柄的尽头在手柄上依次成型。剥线口具有两片内弧型剥线刀头;切线口具有卡线凹槽、网线凹槽、切线刀头,捋线口具有八个直径等于芯线直径的漏斗状捋线凹槽。这种网线钳的缺点是,连接处、剥线口、压线口、切线口、捋线口和手柄依次排列,造成网线钳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网线钳,各部件布置紧凑,体积小,方便携带。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网线钳,包括夹具、剥线口、压线口和切线口,所述剥线口和切线口分别设置在夹具的两侧,所述压线口设置在夹具的一端。
上述的便携式网线钳,其中,所述夹具包括下垫钳、上压钳、手压板和导柱;所述上压钳位于下垫钳的上方,该上压钳的一端与下垫钳的一端连接,该上压钳的另一端与下垫钳的另一端对应,形成一开口,所述上压钳可绕上压钳与下垫钳的连接处转动;上述下垫钳和上压钳相对应形成开口的一端上各设有一孔,所述导柱插入两孔;所述手压板的一端设置在上压钳上,且该手压板的端部半包着导柱。
上述的便携式网线钳,其中,上述上压钳和下垫钳近似构成一“V”字。
上述的便携式网线钳,其中,所述剥线口包括上剥线刀片和下剥线刀片,所述上剥线刀片设置在上压钳的侧边,所述下剥线刀片设置在下垫钳的对应侧边,与上剥线刀片相对。
上述的便携式网线钳,其中,上述上剥线刀片的刀刃和下剥线刀片的刀刃均呈半圆形,当上剥线刀片紧贴下剥线刀片时,上剥线刀片的刀刃和下剥线刀片的刀刃形成一圆形孔,该圆形孔的直径与带绝缘层的电缆导线的直径相等。
上述的便携式网线钳,其中,所述切线口包括上切线刀片和下切线刀片,所述上切线刀片设置在上压钳的侧边,所述下切线刀片设置在下垫钳的对应侧边,与上切线刀片相对。
上述的便携式网线钳,其中,上述上切线刀片的刀刃和下切线刀片的刀刃均呈直刃形。
上述的便携式网线钳,其中,所述压线口包括上压线头和下压线头,所述上压线头设置在上压钳开口的一端,所述下压线头设置在下垫钳开口的一端,与上压线头相对。
上述的便携式网线钳,其中,所述压线口包括上压线头和下压线头,所述上压线头设置在下垫钳开口的一端,所述下压线头设置在上压钳开口的一端,与上压线头相对。
上述的便携式网线钳,其中,上述上压线头与水晶头压槽的槽形相同,该上压线头包括8个一字排列的“几”字形凸起,上述下压线头与水晶头下部的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网线钳将剥线口和切线口设置在夹具的两侧,将压线口设置在夹具的一端,结构紧凑,因此,可以将夹具做得比较小,使网线钳变得小巧轻便,便于携带;上剥线刀片的刀刃和下剥线刀片的刀刃均呈半圆形,可以减小剥绝缘层时刀刃对芯线的损伤。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网线钳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图中上压线头设置在上压钳的开口端部,所述下压线头设置在下垫钳的开口端部,与上压线头相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网线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网线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网线钳的上压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网线钳的下垫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网线钳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便携式网线钳包括夹具1、剥线口2、压线口3和切线口4(图中未示)。
所述剥线口2和切线口4分别设置在夹具1的两侧,所述压线口3设置在夹具1的一端。
所述夹具1包括下垫钳11、上压钳12、手压板13和导柱14。
所述上压钳12位于下垫钳11的上方,该上压钳12的一端与下垫钳11的一端连接,该上压钳12的另一端与下垫钳11的另一端对应,形成一开口,所述上压钳12可绕上压钳12与下垫钳11的连接处15转动。
上述上压钳12和下垫钳11近似构成一“V”字。
上述下垫钳11和上压钳12相对应形成开口的一端上各设有一孔16和17,所述导柱14插入两孔16和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王兆国,未经上海电机学院;王兆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25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贴装式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下一篇:旋转式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