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和功能的动、静脉穿刺针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2828.2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5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邹最;石学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最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功能 静脉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广泛用于医疗目的的穿刺针,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动、静脉穿刺针。
背景技术
动、静脉穿刺针为医疗领域常用的器械。大手术病人、部分重症监护病人需要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等等);几乎所有手术病人均需要穿刺置管,以建立外周静脉通路进行输液。在此操作过程中,需用到穿刺针。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动脉穿刺针有两种:1)利用静脉穿刺针穿刺动脉,其缺点在于无法判断外套管(需要留置测压)是否进入动脉。当内穿钢针已经进入血管,而外套管未进入血管时,容易造成穿刺失败(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更为常见);2)专用动脉穿刺针:在静脉穿刺针的基础上,于内穿钢针内部增加一根软钢丝,当内穿钢针穿透动脉后,送入软钢丝作引导,然后置入外套管。其缺点有四个方面:①此针较粗(因为内穿钢针里面增设了软导丝),对患者局部损伤较大,尤其是反复试探穿刺时;②内穿钢针内有软钢丝,当内穿钢针穿透动脉时,血液回流速度很慢,判断内穿钢针尖端位置的时间延长,内穿钢针顶端容易穿透对侧血管,造成穿刺后置入外套管失败(虽然在内穿钢针表面设有三个小缺口,此问题仍未得到良好解决);③因需要将软钢丝置入动脉,可能造成动脉内膜损伤;④成本大,造价高。
经检索,国内也有单位和个人对动脉穿刺针进行了研究,如01216233.7。但未检索到能判断外套管是否进入血管的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和功能的动、静脉穿刺针,可以判断外套管是否进入动、静脉,提高动、静脉穿刺后置管的成功率。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通过各种方法,设计出内穿钢针与外套管之间的空隙,当外套管进入或接触到血管时即有血液从内穿钢针与外套管之间流出,可以判断外套管是否接触或进入血管。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一种方案,在内穿钢针的圆柱外表面设置凹槽,使外套软管和内穿钢针之间出现空隙(凹槽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直线形,螺旋形,波浪形,先螺旋半圈后直线形、先直线然后螺旋形等,凹槽数量也可以一条或多条。其中,直线形凹槽可以设置在便于操作者观察的一面;螺旋形或波浪形凹槽的优点在于增加血液在凹槽流动的时间,便于医生操作;先螺旋半圈后直线形的优点在于:因为外套管下壁先接触血管,所以将凹槽缺口设置在内穿钢针下壁,当下壁顶端接触血管即有血液经凹槽流出,经螺旋半圈后绕到穿刺针表面再直行,便于操作者观察)。凹槽也可以变通设计成这种方式:内穿钢针顶端的口径保持不变,后部分口径缩小,对应的外套管内口径增大(即外套管内壁变薄),以增加外套软管和内穿钢针之间的空隙,利于血液回流。如果凹槽顶端设计在内穿钢针上壁,凹槽的尖端可以稍微超出外套管顶端,有利于更迅速判断外套管的顶端已经进入动脉(图11)。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二种方案,可以在外套软管的内壁上设置凹槽,与内穿钢针的凹槽相对应,增加外套软管和内穿钢针之间的空隙(凹槽的变通方式同内穿钢针的凹槽,此处略)。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三种方案,可以在外套软管的顶端设置缺口(可以各种形状,如“u”、“v”字形缺口),增大尖端血流速度,有利于血液快速进入外套管与钢针之间的间隙,利于操作者迅速判断外套管尖端与血管的位置关系。
作为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增加内穿钢针针头斜面的倾斜角度,减少内穿钢针穿透对面血管的可能性。
作为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增加外套软管的长度,缩短外套软管和内穿钢针针头的距离,及时回血,反应穿刺情况,以减少内穿钢针穿透对面血管的可能性。
作为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将内穿钢针的针头斜面设置为向下(现有穿刺针斜面均朝上),以减少内穿钢针穿透对面血管的可能性,提高置入外套管的成功率(见图9和图10)。
作为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可以在穿刺钢针内、外表面和外套软管内壁上设置抗凝涂层(如肝素涂层),减少反复试探穿刺时,内穿钢针和外套软管容易被小血凝块堵住的可能性,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为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将内穿钢针凹槽的顶端超出外套管少许,以利于更加迅速判断外套管与血管的位置关系(注:穿刺时,外套管下壁先进入血管,图11)。
作为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增大外套管后端容积,目的是扩大血液在外套管的储存量,便于操作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最,未经邹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28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平衡式大抓力锚
- 下一篇:一种电池组合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