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烤鸭挂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3274.8 | 申请日: | 2009-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834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德 |
主分类号: | A21B5/00 | 分类号: | A21B5/00;A21B3/02;A21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傅戈雁 |
地址: | 3630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烤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子,具体为一种用于挂烤鸭子的烤炉。
背景技术
“烤鸭”早在明朝时就已成为北京官府人家中的席上珍品。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宫廷取名为“烤鸭”。
烤鸭技艺是经过多次反复改进,而渐臻完美的。唐代的烤鸭方法是“明火暗味烤活鸭”,宋时变为“埋鸭于煻灰中烤而熟之”,元代采取放羊肚、调料于鸭腹内,投入焖炉中,通过炉墙的热度将鸭焖烤而熟。由于这种方法“火力文而不烈”,烤出的鸭子外皮焦黄,肉质鲜嫩,“一咬一流油”,而不觉腻。清代烤鸭技术又有了新的改进,烤制前,鸭子要经过打气、掏膛、洗膛、挂钩、烫皮、打糖、晾皮等八道工序处理。在烤法上,曾出现过用烤乳猪的炉制作“挂炉鸭”,即是以枣、梨等木为燃料,靠炉壁的反射作用将鸭用明火烤制而成。特点是色泽枣红,外皮光亮,入口即酥,味道香甜。解放后,烤鸭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变原来的口吹气为气泵吹气,使之更加符合卫生要求,同时变过去烧秫秸为木炭(或煤气),风味更加突出。
现有的挂炉为砖石堆砌而成的中空炉膛,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横杆用于挂烤鸭子,底部设置有导油槽,将烤鸭上滴落的油水导出炉外收集处理;炉膛与外界的一侧敞开为炉门,用于往里挂鸭子,和提供空气燃烧。但是现有的炉子存在着一些问题:1、为了增大与外界空气的流通,未设置炉门,而导致热量散失较大,消耗能源多,并且工作区周围的温度较高;2、现有技术的导油槽设置于炉门的一侧,影响挂取工作。3、挂杆仅仅为与炉门平行的两根,未能充分利用炉膛内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烤鸭挂炉,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烤鸭挂炉,包括带有炉门的炉体和设置于炉膛上部的挂杆,所述的炉门分为三段:上炉门、中炉门和下炉门,三段炉门分别通过在一侧设置的铰链与炉体连接,并在另一侧设置有限制炉门关合的插销;从而将炉体与环境敞开的孔洞封闭;与炉门相对的炉体另一侧下部凹入成凹槽,并在凹槽的顶部设置有收集油污的收集槽盒收集孔。
在炉体的上方设置有抽油烟机,以抽取燃烧的油气和热气。
在上炉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观察窗,所述的观察窗通过一侧与上炉门铰链连接,另一侧设置限制关合的插销。通过观察窗可随时打开观察内部炉火和烤鸭的状态。
所述的炉体内的两侧还各设置有一挂杆,以充分利用炉膛内的热量,可增大烤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三段式炉门的设置,可根据不同的时段进行开关其中任何几个的炉门来控制炉内的温度;另外设置在炉体后面的油污收集槽,不妨碍挂取烤鸭的工作;除此之外,在原挂杆两侧增加的挂杆也充分利用了炉内的温度,提高了烤鸭的工作效率。
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置而成的烤鸭挂炉,具有结构新颖精巧,布局合理有效的特点,三段式炉门的设计,既减少了炉温的散失,又方便了炉温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 2、上炉门 3、中炉门 4、下炉门
5、观察窗 6、抽油烟机 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烤鸭挂炉,包括带有炉门的炉体1和设置于炉膛上部的挂杆,所述的炉门分为三段:上炉门2、中炉门3和下炉门4,三段炉门分别通过在一侧设置的铰链与炉体1连接,并在另一侧设置有限制炉门关合的插销;从而将炉体1与环境敞开的孔洞封闭;与炉门相对的炉体1另一侧下部凹入成凹槽7,并在凹槽7的顶部设置有收集油污的收集槽盒收集孔。
在炉体的上方设置有抽油烟机6,以抽取燃烧的油气和热气。
在上炉门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观察窗5,所述的观察窗5通过一侧与上炉门铰链连接,另一侧设置限制关合的插销。通过观察窗5可随时打开观察内部炉火和烤鸭的状态。
使用时,打开上炉门2可用撑杆将烤鸭挂入炉膛内的挂杆上。关闭三段炉门,可有效利用木炭的燃烧温度;如需要改变温度,可打开下炉门4、中炉门3和上炉门2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通过进入炉膛内的空气气流量大小来控制炉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德,未经陈明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32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药水给药器
- 下一篇:一种地铁用箱式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