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部自清洁鱼缸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3845.8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346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丹平;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丹平;张宁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 清洁 鱼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养鱼的鱼缸,尤指一种可实现底部自清洁的鱼缸。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鱼缸由位于鱼缸内一侧的水泵、过滤网组成。通常养鱼时,鱼缸底部会积淀大量的鱼粪、鱼食等杂物,需要定期换水,保持鱼缸的清洁。常规鱼缸的换水采用水泵将鱼缸内的水抽取然后排放到设置在鱼缸上部的过滤网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再排入鱼缸,通过这样的水循环将鱼缸中的杂物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保持鱼缸的清洁。但是,常规的鱼缸无法实现鱼缸底部的清洁,要清洁鱼缸底部,只能将鱼缸中的水全部抽干,然后再用刷子将鱼缸底部刷洗干净后再放入新水。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但需要定期进行彻底换水,人为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对于鱼缸中的鱼儿来说,抽干水后将其拿出,然后再放进去,对其正常的生长会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底部自清洁鱼缸,该鱼缸通过平时换水时在鱼缸底部形成层流冲刷鱼缸底部,从而实现鱼缸底部的清洁,这样就不需要定期将鱼缸水抽出后再进行清洁,节约人力,方便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部自清洁鱼缸,包括一鱼缸本体,一抽水泵,所述鱼缸本体内分别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将鱼缸分隔为进水区、鱼活动区、排水区三个独立的空间,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排水区,一过滤除菌装置设置在进水区,抽水泵的出水口设置在过滤除菌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与鱼缸底部之间均设有排水狭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与鱼缸底部之间的排水狭缝高度为2厘米,所述第二挡板与鱼缸底部之间的排水狭缝高度为1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狭缝与鱼缸底部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区内在鱼缸底部设有一与鱼缸底部宽度相同的排水闸。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除菌装置包括一过滤网、一设置在过滤网下方的可抽拉的消毒除菌盒。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通过在鱼缸内设置两块挡板,将鱼缸分隔为三个独立空间,其中进水区与排水区用于实现鱼缸的换水,鱼活动区作为鱼儿的主要活动区域,鱼儿无法进入到进水区、排水区。这样需要换水清洁时,排水区的抽水泵将鱼缸中的水抽出,抽水泵的出水口在进水区的过滤除菌装置的上方,抽水泵排出的水经过过滤除菌后再进入到鱼缸中,由于排水区与进水区在抽水泵的作用下形成了水位压差,这样进水区的水会向排水区流动,又由于进水区与排水区仅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与鱼缸底部之间设有排水狭缝,这样进水区的水流只能通过排水狭缝流到排水区去,从而在鱼缸的底部形成了冲刷鱼缸底部的层流,这种层流将鱼缸底部积淀的杂物全部冲到排水区内,然后再通过抽水泵抽取到进水区,经过过滤后就实现了鱼缸底部的自清洁功能。本实用新型能在平时的换水过程中就能实现鱼缸底部的清洁功能,而且对鱼儿没有任何影响,且极为方便,实用性非常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鱼缸本体 2-第一挡板 3-第二挡板 4-进水区
5-鱼活动区 6-出水区 7-抽水泵 8-出水口
9-过滤杀菌装置 10-排水狭缝 11-排水闸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底部自清洁鱼缸,鱼缸本体1内分别设有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将鱼缸本体1分隔为进水区4、鱼活动区5、排水区6三个独立的空间,抽水泵7设置在排水区6,过滤除菌装置9设置在进水区4,过滤除菌装置9包括一过滤网、一设置在过滤网下方的可抽拉的消毒除菌盒,这样可以随时抽出消毒除菌盒进行更换清洗里面过滤的杂物。抽水泵7的出水口8设置在过滤除菌装置9的上方,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与鱼缸底部之间均设有排水狭缝10,第一挡板2与鱼缸底部之间的排水狭缝10高度约为2厘米,第二挡板3与鱼缸底部之间的排水狭缝10高度约为1厘米,实践中可以根据鱼缸的具体大小、所饲养鱼的大小来具体决定排水狭缝10与鱼缸底部的距离,具体原则就是水中的杂物能够通过排水狭缝10,同时又能在鱼缸底部形成层流。排水狭缝10与鱼缸底部宽度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排水狭缝10可以窄于鱼缸底部的宽度,最佳实施例是排水狭缝10与鱼缸底部宽度相同。为了方便整体换水,可以在排水区6内在鱼缸底部设有一与鱼缸底部宽度相同的排水闸11。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具体操作步骤为:打开抽水泵7后,排水区6的水经抽水泵7抽水通过出水管道从出水口8排出,排出的水流入进水区4上方的过滤杀菌装置9经过过滤杀菌后流入进水区4,这样过滤杀菌装置9就将水中的鱼粪等杂物进行了过滤,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排水区6的水压下降,进水区4的进水水压增高,从而使水流不断的从第一挡板2下方的排水狭缝10流向第二挡板3下方的排水狭缝10,从而在鱼缸底部形成了紧贴鱼缸底部的层流,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进行,就会在鱼缸底部形成自左向右的连续层流,这样沉积在鱼缸底部的鱼粪就会随底部的层流进入到排水区6,再经抽水泵7抽水到过滤杀菌装置9,最终实现整个鱼缸的水循环过程。在整个的水循环过程中,鱼儿始终处于鱼活动区5,对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不会干扰鱼儿的自由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丹平;张宁,未经赵丹平;张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3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