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湖泊试验用围隔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4587.5 | 申请日: | 200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6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卿;季高华;张瑞雷;范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湖泊 试验 用围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隔离栏,特别是一种湖泊试验用围隔,属于环境修复试验设施,尤其适用于湖泊科学试验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致力于研究湖泊水质改善的处理方法。在这些科学试验进行中等规模的应用试验时,需要在湖泊的水体中围出相对封闭的一片水域以便进行相同环境下的对比试验。现有的一些报道中:湖泊中的试验一般采用聚氯乙烯(彩条布)围出几个平方米的小型圆柱形水体,而如果要围出一千平方米以上的面积时,由于湖泊中的风浪较大,会形成对围隔的冲击力,不仅会撕裂聚氯乙烯彩条布,破坏围隔实验区域,还会使试验流产。因此,急于寻求一种有效的围隔建造方法,这种简单的方法就不能使用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在湖泊中建造围隔装置,以构建出一片相对封闭的水体进行科学试验。
这种湖泊试验用围隔,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两层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湖底且圈状排布的内、外圈竹桩,以及与内圈竹桩结合的遮阳网、渔网,与外圈竹桩结合的竹箔构成内外两圈竹桩型围隔,并且在所述的两围隔之间设有一圈由浮子和布牛津构成的隔离圈。
所述的内、外圈竹桩分别由设置在垂直于桩体的横向连接杆固接组成环圈状。
所述的外圈竹桩上设有竹片编织成的竹箔。
所述的内圈竹桩的内外两边分别设有遮阳网和渔网。
所述的所述浮子经牛津布包裹构成,其向下延伸的牛津布的底边连接着沉入湖底的石笼上。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湖泊试验用围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牢固性,为在天然湖泊开展环境对比监测及相关科研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围隔结构的竖向剖面图;
图2是围隔结构的平面图。
图中:1-横向连接杆 2.1-内圈竹桩 2.2-外圈竹桩 3-竹箔 4-浮子5-遮阳网 6-渔网 7-水面 8-牛津布 9-石笼 10-湖底 A-围隔外湖水体B-围隔内试验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这种湖泊试验用围隔,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两层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湖底且圈状排布的内、外圈竹桩2.1、2.2,以及与内圈竹桩2.1结合的遮阳网5、渔网6,与外圈竹桩2.2结合的竹箔3构成内、外两圈竹桩型围隔,并且在所述的两围隔之间设有一圈由浮子4和牛津布8构成的隔离圈。所述的内、外圈竹桩分别由设置在垂直于桩体的横向连接杆固接组成环圈状。
所述的外圈竹桩上设有竹片编织成的竹箔。
所述的内圈竹桩的内外两边分别设有遮阳网和渔网;遮阳网上附着的周丛生物可拦截水华藻类恣意进入围隔水体。
所述的所述浮子经牛津布包裹构成,其向下延伸的牛津布的底边连接着沉入湖底的石笼上。
首先准备好材料:由9种主材构成,即竹桩(竖、横网格结构)、毛竹片、牛津布、鱼网、遮阳网、浮子、石笼、绳索和钢丝。
然后根据风浪情况选取桩间距:如果湖泊所处区域常受台风影响,风浪较大,为确保围隔不倒塌,单根竹桩间距设计为0.5-1.0m。围隔高度的依据水位变化和风浪决定,风浪为0.5米时,围隔的顶部设计高出水面1米,竹桩打入湖底硬底1.0米。竹桩的直径为10cm,鱼网6设计高度为高出水面60cm左右,遮阳网5高度比水面高60cm左右,牛津布宽度(水面以下部分)约为围隔水体深度的1.5倍。
建造工序:先依照内、外圈间隔5米,在湖底打内、外两圈竹桩,竹桩的间距为1.0米,然后在上面绑上横向连接杆1,接下来在外圈竹桩2.2上绑扎竹箔3,在内圈竹桩2.1上绑扎固定渔网6和遮阳网5。在渔网6和遮阳网5中间的起隔离内外水体的牛津布8,在牛津布的一端固定由泡沫塑料做成的浮子4,另一端绑上石笼9,投放到内、外两排竹桩间。围隔用的牛津布及鱼网6、遮阳网5底部都应包裹石笼9,并踩入泥底。
使用时两排内外竹桩起消浪的作用,而中间的牛津布起到隔断围隔内试验区B与围隔外湖水体A的作用。当水位变动时,由于泡沫塑料做的浮子4的浮力作用,牛津布会随之上升或下降,始终起到隔离内外圈水体的作用,鱼网6可防止试验区内的生物逃出或者外湖的生物进入试验区,遮阳网5可阻挡外面水体的藻类进入试验区。
本实用新型经在上海淀山湖的综合检测试验中使用的结果,标明该围隔结构的设计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45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