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颧弓骨折手术复位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4675.5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2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俊;忻文雷;王磊;阮征;刘天麟;厉贞;巍巍;黄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8 | 分类号: | A61B17/5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陈志良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折 手术 复位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工具,特别是公开一种颧弓骨折手术复位工具。
背景技术
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面部皮肤侧切口严重影响容貌,而口腔内空间相对狭小且复杂,视野受限,给手术操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其中尤以颧弓骨折的复位手术显得突出。对于颧弓骨折的手术来说,颧弓是面中部两侧最为突出的骨性支架,细长而成弓状,易受外力而发生骨折,造成塌陷畸形并影响张口度,而且颧弓骨折并不少见。颧弓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复位。常用的方法有四种:口内切开复位法、颞部切开复位法、口外牵拉复位法和头皮冠状切开复位固定法。为了避免在面部遗留手术疤痕,对颧弓骨折大多采用口内切开复位法,达到恢复外形,改善功能的目的。因此,手术中操作时的手感和经验等直接关系到颧弓骨折复位的精度和速度,甚至关于手术的成败。为此,除了提高手术技能外,手术器械及术中的配合相当重要,可以显著改善手术操作视野、相对限定手术部位、减少创伤和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尽管具有丰富手术经验的医生能够在手术操作中把握颧弓骨折复位手术的操作,但是由于颧弓的位置及其解剖的特殊性,特别是考虑到颌面部的对称和美观的恢复,需术中更好的精确复位,保证手术的成功及质量的优劣。
目前,颧弓骨折手术多采用骨膜剥离器、骨凿等器械,但其仅能以上颌骨为支点,在非直视的情况下,利于杠杆的原理,靠手感和经验,撬动骨折的颧弓,实行颧弓复位。
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用于颧弓骨折复位的器械或工具。骨膜剥离器、骨凿等器械的形状和硬度易伤及颧弓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导致新的创伤和出血。
(2)非直视手术无法判断颧弓骨折复位的正确位置。仅靠经验和手感判断复位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解决口腔颧弓骨折手术复位中非直视情况下难以掌握复位力度、方向等问题的颧弓骨折手术复位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颧弓骨折手术复位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囊、与水囊相连的注水管,所述水囊上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为120°~150°的弧形面。
所述水囊的容积为85ml~95ml或65~75ml或45ml~55ml。
所述水囊整体呈半梭形。
所述注水管的端部设有注水座。
所述水囊为弹性硅胶水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加工制作简捷,便于消毒;水囊外形符合颧弓的解剖形状;由于水囊的膨胀力度均匀且柔和,确保在恢复骨折颧弓外形的前提下,不伤及周围的组织,恢复颧弓的解剖形态。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囊;2、注水管;3、支撑面;4、注水座。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呈半梭形的水囊1、与水囊1相连的注水管2、注水座4,所述水囊1上设有支撑面3,所述支撑面3为120°~150°的弧形面。所述水囊1的容积为85ml~95ml或65~75ml或45ml~55ml。所述注水管2的端部设有注水座4。所述水囊1为弹性硅胶水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颧弓骨折复位手术工具时:
1、先对选择的器械进行高温高压消毒;
2、手术时,根据颧弓骨折的部位选择容积合适的水囊;
3、麻醉成功后,在磨牙区前庭沟近牙槽粘膜侧切开粘骨膜,沿下颌骨升枝喙突外侧分离至颧弓下;
4、先将空水囊沿切口放置至骨折颧弓的内侧,确定位置,用注射器于注水座处缓慢注入生理盐水,边注水,边观察并用手触抚颌面部颧弓处的外形;
5、约注入60~100ml生理盐水,骨折颧弓处的外形基本恢复,缓慢抽除生理盐水,并注意观察颧弓处的外形,若保持正常时,可取出水囊,冲洗手术创口,缝合。
由于口腔内空间小、视野差、操作不便以及颧弓的特殊性,特别是中前部颧弓细且呈弓形,使得手术难度增大,较难固位和操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难题,解决了现有口腔颌面部颧弓骨折复位手术中难以掌握复位力度、方向等辅助手术工作长期的困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未经上海市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46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第二、三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微型接骨板
- 下一篇:锁骨复位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