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浮盘式水处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5832.4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8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明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H02N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志宏 |
地址: | 2011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浮盘式 水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废水、污水的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浮盘式水处理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湖泊、敞开的水域等因受环境污染的困绕,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水体变劣其自净能力基本消失,生态系统正面临崩溃,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社区建设有露天水池、人工小河,这些小河、水池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蓝藻等藻类植物任意繁殖、疯长。对于这种类型的水净化是不能采用投放药物的化学方法来处理的,必须找到改善水体水质切实有效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节省能源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太阳能浮盘式水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于以实现:一种太阳能浮盘式水处理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包括浮盘体、浮盘盖、密封圈、太阳能电池、锌棒、铜棒;所述铜棒为柱状,锌棒为螺旋状,锌棒及铜棒一端分别通过底座固接在浮盘体内,其另端为自由端,所述铜棒位于浮盘中央,锌棒环绕铜棒,太阳能电池位于浮盘盖内其正极、负极分别接锌棒与铜棒,密封圈位于浮盘盖与浮盘体接合面上的凹槽内,浮盘盖与浮盘体用紧固螺钉紧固。
所述锌棒与铜棒之间还设有呈筒状的活性过滤器。
所述浮盘盖边缘设有一个以上连接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太阳能浮盘式水处理器,具有以下优点: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由铜、锌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电极,在与水接触时,两种金属在亚微观尺度上构成无数小的原电池系统,在水中具有强大的反应能力和极快的反应速度,可清除水中高达99%的氯和水中溶解的铅、汞、镍、铬等金属离子和化合物,同时对抑制细菌、真菌、污垢、水藻的滋生效果卓著。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单体使用,还可连成串大面积使用,是一种省能源的、净化水质效果佳的水处理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种太阳能浮盘式水处理器,它包括浮盘体8、浮盘盖7、密封圈1、太阳能电池2、锌棒3、铜棒4;所述铜棒为柱状,锌棒为螺旋状,铜棒由高纯度铜材制成,锌棒由高纯度锌棒制成.锌棒3及铜棒4一端分别通过底座固接在浮盘体8内,其另端为自由端,所述铜棒位于浮盘中央,锌棒环绕铜棒.太阳能电池位于浮盘盖内其正极、负极分别接锌棒3与铜棒4,浮盘盖安装太阳能电池的顶部由透光材料制成.密封圈1位于浮盘盖7与浮盘体8接合面上的凹槽内,浮盘盖7与浮盘体8用紧固螺钉紧固.密封圈1采用O型密封圈,其根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本实用新型中,正电极的高纯度锌与负电极的高纯度铜本身在水中能产生微电化学氧化一还原反应,通过太阳能电池加电后反应效率更是大大提高,可达到较高的水处理效率。
依据实验进一步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大的还原能力,能去除水中的各种强氧化剂,对余氯特别有效。在与水接触时,电位正的铜成为阴极,而电位负的锌是阳极,构成了原电池,阳极锌在反应中失去了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铜阴极上发生游离氯的还原反应,水和余氯成为最后的电子接受者,同时生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另外,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在所述锌棒与铜棒之间还设有呈筒状的活性过滤器5。锌、铜电极还可以去除水中的多种金属离子,各铅、汞、镍、镉、砷等可溶性重金属离子,它们的去除是通过置换反应和物理、化学吸咐反应来完成。再有,锌铜通过电化学反应也使水的PH值升高,降低碳酸钙的溶解度,令碳酸钙垢容易折出。所述浮盘盖边缘设有一个以上连接接口6。对于较大水域的水面,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浮盘体边缘设有的连接接口6将一个个浮盘体串接起来。
上述实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明,未经周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5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