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I Express界面转PCI界面的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6980.8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9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乔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H01L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i express 界面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总线标准转换芯片,尤其是指PCI Express界面转换为PCI界面的芯片。
背景技术
PCI,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一种连接电子计算机主板和外部设备的总线标准。PCI标准规范规定了该总线的物理尺寸(包括线宽)、电气特性、总线时序和协议。PCI总线系统要求有一个PCI控制卡,它必须安装在一个PCI插槽内。根据实现方式不同,PCI控制器可以与CPU一次交换32位或64位数据,它允许智能PCI辅助适配器利用一种总线主控技术与CPU并行地执行任务。PCI允许多路复用技术,即允许一个以上的电子信号同时存在于总线之上。
由于PCI总线只有133MB/s的带宽,对声卡、网卡、视频卡等绝大多数输入/输出设备显得绰绰有余,但对性能日益强大的显卡则无法满足其需求。Intel在2001年春季的IDF(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正式公布了旨在取代PCI总线的第三代I/O技术,该规范由Intel支持的AWG(Arapahoe Working Group)负责制定,之后该技术被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Express意思是高速、特别快的意思。
2004年,串行总线标准PCI Express面世后,主板制造商逐渐减少了传统PCI插槽,而引入PCI Express插槽。虽然这两种接口还会同时并存,但是传统的PCI总线将会慢慢地消失。在I/O技术革新的阶段,PCI Express界面与PCI界面之间的换代过渡成为了业界的研究热点。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20149372.1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具有PCIe扩充能力的半长式PCI中央处理单元适配卡及电脑装置,该半长式中央处理单元适配卡上分别设有一PCI金手指及一符合PCIe金手指,各金手指的线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单元适配卡上兼容于PCI及PCIe总线标准的南桥芯片的对应位置,使中央处理单元适配卡通过金手指,被插接至背板上所设的对应插接槽中,令符合PCIe总线标准的金手指通过背板上布设的扩充线路,与背板上所设的至少一个符合PCIe总线标准的扩充槽形成电气连接,使用者可在PCIe扩充槽上插设符合PCIe总线标准的接口设备。
然而,目前大部分元件(IC)或I/O产品尚未提供PCI Express界面,沿用PCI界面的PCI接口设备在一段时期内仍有广泛的应用。在这过渡期,由于现行大部分PC板卡上的PCI插槽数量逐渐减少,PCI Express插槽逐渐增多,在具体应用时,常常会出现PCI插槽数量太少与所需PCI接口设备数量不匹配的问题,因而不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PCI Express界面转PCI界面的芯片,利用PCI Express界面来实现PCI界面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CI Express界面转PCI界面的芯片,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源模块、时钟模块、输入信号模块、输出信号模块和带有电源端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PCI Express信号处理转换为PCI信号;
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电源端相连,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提供所需的电源;
所述时钟模块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时钟信号端相连,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提供时钟信号;
所述输入信号模块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接收PCI Express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将其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信号经处理转换后,通过信号输出端发送给所述输出信号模块;
所述输出信号模块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信号,并经其输出端输出该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为集成电路芯片,优选为PI7C9X110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将电源转换为符合集成电路供电的电压,输送给所述信号处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69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管翅片式太阳能集热管
- 下一篇:一种开关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