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底座连接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7189.9 | 申请日: | 200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2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项敏;张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项敏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16;G02F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器 底座 连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和底座,特别是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底座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图像显示设备的发展,液晶显示器逐渐替代了CRT显示器。采用液晶形式的显示器有助于减小显示器的体积和重量,还有助于增大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面积(由于CRT显示器采取电子显像管的结构,因此作为普通计算机显示器的显示面积最大也只能做到21英寸左右)。另外,液晶显示器还具有辐射小的优点,这就有助于保护使用者的眼睛。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与底座的连接机构是这样的:在液晶显示器的背面外壳中央设置一转轴结构,该转轴结构与T型底座的垂直支撑部上端进行轴接。使用时,通过转轴定位结构来调节显示器的角度以适应不同的需求。但是这种连接机构具有如下缺点:
1、转轴定位连接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比较容易老化,特别容易产生定位效果不佳的情况。
2、现有的结构,显示器的控制按钮只能安装在液晶显示器上,而不能安装在其它位置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底座连接机构,主要解决现有产品的转轴定位连接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比较容易老化,特别容易产生定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而且有利于将控制按钮从显示器显示区域移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底座连接机构,它包括液晶显示器和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器下端延伸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两侧面均开设由正多边形插孔;该底座由底座板和位于底座板上两个运动方向相对的正多边形插销固定件构成,二正多边形插销固定件之间的间距对应于延伸部的长度。
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底座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正多边形插销固定件包括一个一端敞开一端封闭插销筒,该插销筒上轴向开设一导槽,该插销筒内设置一弹簧,该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插销筒内封闭底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一正多边形插销;该正多边形插销上连接一拨杆,拨杆一端延伸出导槽。
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底座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槽设于插销筒上端。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液晶显示器上的正多边形插孔和底座上的正多边形插销结构,能够很方便地实现显示器的定位或者选择角度后的定位。
2、本实用新型使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将控制按钮从显示器显示区域移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液晶显示器;
11-延伸部;
12-正多边形插孔;
2-底座;
21-底座板;
3-正多边形插销固定件;
31-插销筒;
32-导槽;
33-弹簧;
34-正多边形插销;
35-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它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底座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液晶显示器1和底座2。在液晶显示器1下端延伸一延伸部11,该延伸部11两侧面均开设由正多边形插孔12;该底座2由底座板21和位于底座板21上两个运动方向相对的正多边形插销固定件3构成,二正多边形插销固定件3之间的间距对应于延伸部11的长度。该正多边形插销固定件3包括一个一端敞开一端封闭插销筒31,该插销筒31上轴向开设一导槽32(该导槽32最好设于插销筒31上端)。该插销筒31内设置一弹簧33,该弹簧33一端固定连接插销筒31内封闭底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一正多边形插销34;该正多边形插销34上连接一拨杆35,拨杆35一端延伸出导槽32。
使用时,通过拨杆35将底座板21上两个正多边形插销34往外侧拉,并将液晶显示器1的延伸部11插入中间,当插入到位后,两个正多边形插销34通过弹簧33的回复力插入到正多边形插孔12中实现定位。当需要调节显示器与底座的角度时,将显示器翻转一定角度后,在通过多边形插销/插孔实现定位。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项敏,未经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项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71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伞旋转底座
- 下一篇: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