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信息拥塞的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7725.5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9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庭梁;张立鹏;颜士帅;张兵建;裴加富;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车站 设备 监控 信息 拥塞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信息拥塞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车站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越来越多,一般包括: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动力照明系统、自动扶梯、垂直电梯系统、门禁系统、屏蔽门系统、人防门、防淹门等。
相应的,车站设备监控系统对现场设备的采集与控制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各种数据汇总到监控系统过程中以及监控系统发送控制命令到底层设备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因为数据拥塞,导致关键的设备控制指令与报警信息无法及时传递。
如何在有限的带宽条件下,保证关键控制指令的及时下达,与设备报警信息的及时上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信息拥塞的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信息拥塞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信息队列、监测信息队列、优先级设置模块,所述的控制信息队列、监测信息队列分别与优先级设置模块连接。
所述的控制信息队列分为控制模拟量信息队列、控制开关量信息队列。
所述的监控信息队列分为监测模拟量信息队列、监测开关量信息队列。
所述的控制信息队列是存放设备控制命令相关信息的队列。
所述的监测信息队列是存放设备状态、报警相关信息的队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信息的处理中引入PLDQ算法,根据不同的控制策略对现场设备的采集信息及控制指令进行分类处理,在有限的带宽条件下,既保证了关键数据的优先处理,又保证了数据处理的公平性,有效避免了数据拥塞,协助车站调度及时获取现场设备故障状态及相关设备控制命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信息拥塞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信息拥塞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信息队列、监测信息队列、优先级设置模块,所述的控制信息队列、监测信息队列分别与优先级设置模块连接。
所述的控制信息队列分为控制模拟量信息队列、控制开关量信息队列。所述的监控信息队列分为监测模拟量信息队列、监测开关量信息队列。所述的控制信息队列是存放设备控制命令相关信息的队列。所述的监测信息队列是存放设备状态、报警相关信息的队列。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针对不同的现场I/O信息进行分类,优先处理报警相关的设备状态及设备控制命令。
具体来讲,车站设备监控系统与所监控的系统或设备的接口类型可以分为硬线I/O接口、低速率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和网络接口。
(1)硬线I/O接口:采用开关信号来表示设备的状态或控制命令的接口形式,通常有开关量输出和开关量输入两种;
(2)低速率异步串行通信接口:采用RS485、RS422或RS232的接口标准实现与设备和系统的信息传输;
(3)网络接口:采用以太网技术实现与设备和系统的信息传输。
按照不同的数据流向,这三种接口类型的交换信息,又可分为监测信息与控制信息。
其中,监测信息由现场设备发送到车站设备监控系统,控制信息由车站设备监控系统发送到现场设备。
按照不同的数据类型,监测信息与控制信息又可以分为模拟量与开关量。见附图1。
本方法将现场设备数据抽象为监测模拟量、监测开关量和控制模拟量、控制开关量,并赋予不同的优先级别。对那些QoS要求较高的应用分配高优先级,反之则分配低优先级。
本方法采用独立的控制信息队列(存放设备控制命令相关信息)与监测信息队列(存放设备状态、报警相关信息),同时控制信息队列与监测信息队列又各自分为开关量信息队列与模拟量信息队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未经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7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