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8080.7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3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乐惠轻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08 | 分类号: | B67C3/08;B67C3/12;B67C3/26;B67C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申民;梅高强 |
地址: | 211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液体 灌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灌装装置主要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其中,机械式的液体灌装结构复杂,难以形成完全等压灌装,灌装后容器内液位偏差较大。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KHS、KRONES等公司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这些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采用探针控制液位,用气动膜片阀控制液体和气体的开关,能够实现完全等压灌装,并且液位控制较为精确,但电气控制复杂,制造和维护成本高,并且在用于不同瓶型时液位调整工作量大。
为了克服上述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结构复杂的缺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3783432Y中提出了一种流体电子灌装装置。在该流体电子灌装装置中,由充排气管、中空阀芯和管路形成抽真空通道、等压通道和回收排气通道(卸压通道)的共用部分。在灌装装置内的气液系统压力达到平衡状态时,有部分液体进入充排气管内。然后关闭出液口和等压阀,同时打开回收排气阀,利用回收排气阀(卸压阀)将进入充排气管内的液体吸出。在液体吸出过程中,由于液体的张力作用而使液体堵塞直径较小的回收排气通道,无法有效地实现排气卸压。
另外,现有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均仅设置有一个用于控制灌装流量的灌装阀。在灌装液体时,为了加速灌装就需要增大灌装阀的流量,但流量较大时液体里的气体比较容易析出从而影响液位精度。然而,如果为了保证灌装精度而减小灌装阀的流量,则又会导致灌装速度较慢,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卸压的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
为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该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用于将物料缸内的液体灌装到液体容器中,所述液体灌装装置包括抽真空通道和卸压通 道,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抽真空通道的一端与液体容器相连通,所述抽真空通道的另一端经由真空阀与真空室相连,所述卸压通道的一端与液体容器相连通,所述卸压通道的另一端经由卸压阀与卸压室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压通道与所述抽真空通道为彼此独立设置的两个通道,并且在液体灌装结束的状态下,所述抽真空通道的所述一端位于液体容器的液面以下,而所述卸压通道的所述一端位于液体容器的液面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卸压通道和抽真空通道彼此独立设置,并且在灌装结束时卸压通道在容器液面之上,因此在卸压时卸压通道内没有液体,不会出现液体堵住卸压通道现象,能够保证卸压过程的顺利进行。另外,残留在抽真空通道内的液体可在抽真空操作中被吸出,不会影响后续液体灌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的结构及其与电子式液体灌装机的其他部分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灌装状态下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的结构及其与电子式液体灌装机的其他部分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的电子式液体灌装机包括用于容纳将要灌装到液体容器内的液体的物料缸、用于将物料缸内的液体灌装到液体容器中的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用于推动液体容器到达/离开可由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进行灌装的位置的容器推动机构和用于带动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及物料缸相对于容器推动机构旋转的旋转盘。由于本实用新型仅涉及对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的改进,因此在此仅重点说明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的结构和操作,而省略电子式液体灌装机中与现有技术相同并且与本实用新型改进无关的其他部分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的结构及其与物料缸21、真空室18及卸压室19的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包括抽真空通道和卸压通道。如图1所示,抽真空通道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回气管14、中空阀杆5、连接块2和摆动管24。卸压通道为设置在阀座8内的气流通道55。
阀杆5包括沿阀杆5的长度方向形成内部中空的、连通阀杆5两端的中空部分。回气管14与阀杆5的连接例如通过将回气管14的上端插入阀杆5下端的中空部分而实现。优 选使阀杆5下端的内周面与回气管14的外壁之间呈密封接合状态。另外,还可以将回气管14与阀杆5形成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乐惠轻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乐惠轻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8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体血液回收袋
- 下一篇:脚蹬式下肢康复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