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浇筑砼导管埋置深度显示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9088.5 | 申请日: | 200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47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楼卫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楼卫刚 |
主分类号: | G01B13/14 | 分类号: | G01B13/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3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浇筑 导管 深度 显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施工器具,特别是对水下砼桩基等浇筑工程中进行 施工控制的仪器。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常会涉及到水下浇筑砼的施工,如大坝,桥梁中的桩 基,房屋建设中的冲、挖孔桩基等。传统的水下浇筑砼的方法是:将浇筑砼的导 管置于水下,距基底一定的高度内,浇筑的砼由上而下沿导管排水挤压至基底, 使浇筑导管密封于已浇的砼中,后续的砼则由基底向上翻升的浇筑。当浇筑的砼 由下至上排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导管中砼的压力,不能再将基础中已浇 的砼向上翻升时,则此时需要向上提升导管至一定的高度,使砼能继续浇筑。提 升导管到什么位置,是一个关键性的技术工作,它必须要保证以下要求。
在提升导管高度时,必须保证导管不得提升出已浇砼的顶面,同时又要尽可 能的提高。这是因为:如导管提出了已浇砼的面,则导管周围的水,借助自身的 压力将会进入到导管内,使后续的砼产生离析而无法浇筑。如重新排水浇筑,必 将在这里出现夹层或断桩,这是不许可的。因此,在整个水下砼的浇筑过程中, 自始至终都要求砼浇筑的导管必须埋置于砼中,使基础中的水泥浆等杂质不得进 入导管内。
在满足水下浇筑砼中,导管始终不离开已浇砼面的同时,又要尽量地将导管 提得高一点,这是因为:一是能充分的加大浇筑导管内的压力与导管外的压力差, 使后续浇筑的水下砼更加顺利,也不易阻管。二是在水下浇筑砼时,每提升一次 浇筑导管,都是一项有风险性的工作,如每次都能提升到最佳的位置,则能减少 整个基础浇筑的提升次数,从而减少风险度。三是在水下浇筑砼施工时,是一个 连续的过程,中途不得中断,如果遇到浇筑的方量较大,有时要连续几天几夜不 停的作业,而每次提升导管,拆卸导管又是一个十分繁琐的工作,既要增加工人 的劳动强度,又要过多地动用其它机械,因此能尽量减少导管的提升次数,对于 缩短浇筑时间,减少工人连续、疲劳施工的时间,减少其它辅助机械的使用,均 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何能保证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水下浇筑砼的施工中,浇筑砼的导管确保始 终不提出已浇筑砼的面,同时又能保证达到最佳的高度,从而杜绝浇筑水下砼的 失败,减少拆换导管的次数,减少风险,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并且操作简便呢? 这就是本设计仪器要解决的问题。
1、传统提升导管的控制方法
传统的水下浇筑砼提升导管的控制方法是:当水下浇筑的砼到一定高度时, 出现砼浇筑不下去了,或理论计算需要提升导管了,此时便开始提升。但要提高 多少?一是根据理论的计算;二是根据现场的实测来决定。
理论计算的方法是:依据每次向导管内浇筑入了多少方量的砼,再根据要浇 筑的桩孔直径或坑基等的几何尺寸,计算出已浇筑的水下砼有多高,从而计算出 本次需要提升导管的高度。
现场实测的方法是:当出现前面所述需要提高浇筑砼导管时,在水下浇筑砼 的施工平台上,由工人随时将拴有垂球的软尺,垂到正在浇筑的水下砼的基孔或 基坑中,以测得已浇砼的顶面高度,从而计算出需要提升导管的高度。
2、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
理论计算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计算取决于:一是计算已浇入砼的方量要准 确;二是要浇筑的基孔、基坑等的几何尺寸要规矩。而在现实的施工中,这两条 都是很难达到的。
在连续不断的砼浇筑过程中,每搅的一罐砼,每运送的一车砼,都是有差别 的。由于连续浇筑往往因时间长,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大,前后输送的 砼也有差别。因此,理论计算浇入的砼方量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数。
在桩基成孔,或其它基坑成形时,往往也不可能使几何尺寸十分的规矩,特 别是对没有护壁跟进的基孔或基坑的成形,其几何尺寸更是复杂多变。因此,对 计算基孔或基坑的实际体积,理论的计算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有时还很大。从而导致理论计算出来的已浇水下砼的顶面高也只是一个大概数。
在理论的计算中,另外还有一个数字是计算不准的,那就是浇筑导管内的残 余砼是多少。因为在实际的施工中,浇筑的导管顶,往往与漏头相连,一般均没 有用其它的方法去测导管内的残余砼的高度,对于浇筑导管内的残余量也就只能 是一个估计数,或根本就未计算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楼卫刚,未经楼卫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90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阀门的现场总线控制装置
- 下一篇:双轴驱动伺服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