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盖应急急救药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9420.8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67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伟 |
主分类号: | A61J1/03 | 分类号: | A61J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6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盖 应急 救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药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盖应急急救药盒。
背景技术
心脏病、哮喘等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征,为预防病情突然发生,患者须随身携带急救药品。目前的急救药盒,当病人发病时,需开启保健药盒,逐一取用所存急救药品,存在动作缓慢,给药不及时的缺点,影响抢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很方便地在瞬间取出急救药片的压盖应急急救药盒。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压盖应急急救药盒由上筒、上簧、上环卡、上壳体、内药孔、外药孔、下壳体、下筒、下环卡和下簧构成。上筒和下筒是一端封闭的圆筒,上筒和下筒的封闭端的外周均带有一圈凸沿。上筒开敞的一端处于下筒开敞的一端内,两者成动配合关系。上筒和下筒的侧壁上分别有一个矩形的内药孔和外药孔。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一端带有环形内沿的圆筒,且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部分别有上环卡和下环卡,上壳体和下壳体无内沿的一端通过螺纹结合为一体。上筒和下筒的结合体处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结合体内。上簧套在上筒上并处于上筒封闭端的凸沿和上壳体的上环卡之间,下簧套在下筒上并处于下筒封闭端的凸沿和下壳体的下环卡之间。
药片装于上筒和下筒所构成的圆柱形封闭空间内,需要取用瓶内药片时,只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将上筒和下筒的封闭端往拢捏,当内药孔和外药孔处于重叠状态时,药片从中落出。松开两指后,在上簧和下簧的推力下内药孔和外药孔分离,药片再次被封闭。
采用上述方案,能达到以下效果:
由于打开本药盒只需单手操作,且操作时间不超过1秒,这与传统的药盒相比,取药过程非常方便快捷,对于患者的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筒 2.上簧 3.上环卡 4.上壳体 5.内药孔 6.外药孔 7.下壳体 8.下筒 9.下环卡 10.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压盖应急急救药盒由上筒1、上簧2、上环卡3、上壳体4、内药孔5、外药孔6、下壳体7、下筒8、下环卡9和下簧10构成。上筒1和下筒8是一端封闭的圆筒,上筒1和下筒8的封闭端的外周均带有一圈凸沿。上筒1开敞的一端处于下筒8开敞的一端内,两者成动配合关系。上筒1和下筒8的侧壁上分别有一个矩形的内药孔5和外药孔6。上壳体4和下壳体7均为一端带有环形内沿的圆筒,且上壳体4和下壳体7的内部分别有上环卡3和下环卡9,上壳体4和下壳体7无内沿的一端通过螺纹结合为一体。上筒1和下筒8的结合体处于上壳体4和下壳体7的结合体内。上簧2套在上筒1上并处于上筒1封闭端的凸沿和上壳体4的上环卡3之间,下簧10套在下筒8上并处于下筒8封闭端的凸沿和下壳体7的下环卡9之间。
药片装于上筒1和下筒8所构成的圆柱形封闭空间内,需要取用瓶内药片时,只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将上筒1和下筒8的封闭端往拢捏,当内药孔5和外药孔6处于重叠状态时,药片从中落出。松开两指后,在上簧2和下簧10的推力下内药孔5和外药孔6分离,药片再次被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伟,未经梁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94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装大型焦炉炉门的吊具
- 下一篇:用于高速加工非金属材料的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