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尾随通行自动道闸系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9699.X | 申请日: | 2009-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357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程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雄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G08G1/042;G07B15/00;G06K7/00;G07C9/00;E01F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0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随 通行 自动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自动识别管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防尾随通行自动道闸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公路收费站、停车场、机关单位、住宅小区等车辆出入通道口的道闸系统(电动栏杆机、栅栏等),一般都是采用人工识别或自动识别两种控制方式。人工识别控制方式是经停车刷卡或由人工办理交费、注册等验证手续后开启道闸允许通行;自动识别控制方式是通过采用非接触、远距离车辆自动识别技术,比如智能卡读卡系统、远距离射频识别(RFID)技术等方式控制道闸系统,当读卡系统识别到通行车辆含有车辆和车主身份等信息的合法有效的智能卡或RFID电子标签时,道闸开启允许通过,并自动收费;否则,关闭道闸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管理人员处理。采用自动识别控制方式的道闸系统可方便车辆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完成缴费及身份验证并通过关口。但是,上述道闸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当道闸开启时,不能有效阻止无权限(未注册或未缴费)车辆尾随合法(已注册或已缴费)车辆通过关口,这就形成了车辆收费和管理方面的漏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尾随通行自动道闸系统装置。该系统装置是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再利用红外对射探测器对通过道闸的车辆进行检测,当多辆车列队通行时,已通过车辆和车主双重身份识别验证的车辆驶过道闸后,系统能根据识别结果启动升降式地挡(或电动栏杆机、地埋式道闸等)即时、快速地关闭道闸,有效阻挡队列中未通过身份验证的非法(未注册或未缴费)车辆尾随跟进,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处理,从而避免恶意逃费或嫌疑人盗车尾随通过关口,极大地提高了车辆自动识别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防范性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实施的技术方案是:防尾随通行自动道闸系统装置,包括射频识别(RFID)读卡器、射频识别(RFID)标签、车辆检测器组件、红外对射探测器组件、控制中心、道闸等几个部分,它们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共同完成对车辆的自动识别并即时、快速地阻挡无权限(未缴费或未注册)车辆尾随通过关口。
射频识别(RFID)读卡器远距离读到车载和司机手持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内含有的有关车辆和车主的双重身份等信息后,将相关信息送到控制中心,经识别、对比、判断后若合法有效,则道闸开启允许车辆通过;否则,道闸不开启禁止车辆通过;当有权限车辆正在通过道闸时,若遇非法(未缴费或未注册)车辆尾随跟进,则红外对射探测器检测到前一辆车已通过道闸的瞬间,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并快速关闭道闸阻挡尾随车辆通行;当有连续多辆经识别判断为合法(已注册或已缴费)的车辆列队通关时,系统保持道闸开启状态,直到最后一辆车通过后才关闭道闸。为了防止车辆超速或快速闯关,在距离道闸口的合适地面位置还埋设了一组用于测速的车辆检测器,当系统装置检测到车辆超速时发出超速报警信号并关闭道闸。
防尾随通行自动道闸系统装置允许车辆通过道闸口的限制速度(公里/小时)可由管理者预先在系统中设定并在车辆通行口醒目位置显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道闸两端或通道口的合适位置安装了红外对射探测器组件,使道闸系统能即时快速检测到车辆通过道闸时的状态,并结合车辆自动识别装置有效阻挡非法(未注册或未缴费)车辆跟车尾随通过关口,避免了车辆收费和管理方面的漏洞,防止恶意逃费或嫌疑人盗车尾随通过关口,极大地提高了采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的道闸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防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尾随通行自动道闸系统装置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尾随通行自动道闸系统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图1所示的防尾随自动道闸系统装置,该系统包括射频识别(RFID)读卡器、射频识别(RFID)标签、车辆检测器组件、红外对射探测器组件、道闸、控制中心等几个部分。
所说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内含有车辆或车主的身份等信息。
所说的控制中心由控制器、通讯转换器、计算机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雄,未经程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96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