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绞机筒体托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9956.X | 申请日: | 200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23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卿烈富;毛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东钢钢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7/02 | 分类号: | D07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0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筒 托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绞机筒体托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各种型号的管式绞线机主旋转体用的承重托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管式绞线设备的承重托轮大都使用胶木托轮,此种结构的托轮是用中厚胶木板材,通过机械切割的方式加工成所需直径的圆,再通过车床加工拼装而成,其结构主要包括:胶木轮椽、轴承内套、轴、端盖。众所周知,胶木板这种材料,它是布料、丝绸等一层一层用环氧树脂等通过高压粘接而成,这最大缺点是不耐温,在与筒体接触高速旋转时产生大量摩擦热,需不间断用机油进行冷却润滑,稍不注意,托轮表层就被烧糊起壳,烧坏厚度根据材质不同,可达5mm-10mm,烧坏部分需用车床去掉。其次,此种托轮结构使用成本高,它整个结构除轴承内套是金属外,其余全是胶木材料,所以如果表面烧坏4次左右,整个托轮就报废。还有,此种托轮耐高压抗振动能力差,这跟其自身材质有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管式绞线机胶木托轮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管绞机筒体托轮,本结构中,托轮轴4、轴承端盖3、轴承5同常用胶木托轮结构基本相同,但托轮轮体6进行了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绞机筒体托轮包括:轮体6、轴承端盖3、托轮轴4和轴承5,其特点在于轮体6由托轮外椽1和托轮芯体2两部份组成;托轮外椽1和托轮芯体2通过整体浇铸方式配合;托轮芯体2上开有同托轮外椽1相配合凹形槽;托轮芯体2的凹形槽表面加工有均匀分布的圆形孔;圆形孔孔径为15-20毫米,深度为20-30毫米;托轮外椽1厚度为20-2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托轮外椽1是选用一种铝基合金材料(含铝、锌、锡、锂、硅等)。它能与钢件筒体达到很好的摩擦效果,该材料具有耐高温(可达300℃),耐磨性好,密度低、体重轻、强度高、防震能力强等优点。托轮芯体2所用材料是HT220-HT250,成本低。该种托轮结构的关键技术是把托轮外椽1整体浇铸在已加工好的托轮芯体2上,让它牢固,永不松动。我们知道,管式绞线机的筒体是承载在托轮上并与之产生相对旋转,其转速可达1500转/分钟以上,承重高,振动大,所以托轮外椽1与托轮芯体2必需结合牢固。本实用新型在托轮芯体2的加工上也很关键,为了托轮外椽1结合牢固,托轮芯体2上开有同托轮外椽1相配合凹形槽,并在托轮芯体2的凹形槽表面加工有均匀分布的圆形孔,圆形孔孔径为15-20毫米,深度为20-30毫米。为了节约成本,浇注在托轮芯体2上的托轮外椽1厚度仅有20-25毫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管绞机筒体托轮对筒体和自身的磨损都相当小,而且表面基本无损坏,使用寿命比胶木托轮有了很大提高,通过我公司试验使用,寿命可提高5倍以上。并且,本实用新型在轴承正常磨损更换时,无需加工托轮外椽1,因此节约了许多时间、人力和物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轮外椽,2-托轮芯体,3-轴承端盖,4-托轮轴,5-轴承,6-轮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根据设计尺寸,先加工好托轮芯体2、轴承端盖3、托轮轴4,然后将托轮外椽1整体浇铸在已加工好的托轮芯体2上,形成通过整体浇铸结合而成的轮体6,最后将轴承端盖3、托轮轴4、轴承5、轮体6组装好,用车床进行精加工而成。这样能充分保证该新型托轮的同心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东钢钢绳有限公司,未经德阳东钢钢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99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聋哑人使用的门铃
- 下一篇:光感应触摸面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