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脚折叠架凳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0187.5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426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岭 |
主分类号: | A47C9/00 | 分类号: | A47C9/00;A47C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21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脚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建两层以下低层房屋封架洞后粉外墙搭架用的一种折叠架凳。
背景技术
现今建两层以下低层房屋一般在墙上留架洞搭内架进行砌墙和内墙的粉墙等作业,外墙四周的粉墙作业在墙外搭架进行。由于市面上的四脚折叠梯无三角形稳定原理而不能作架凳使用,因此外墙的粉墙作业则临时在现场赶做一批由四个凳脚顶端连接“一”形或“口”形凳板,凳脚上连接拉架、支架的粗糙的有三角形稳定原理的架凳在其上搭架板进行,其目的是为节省粉外墙搭围架和拆围架的大量作业时间、大量架材往返运费。但它有以下不足:临时赶做待工又占用材料;又因四脚架凳较大、待工赶做时粗糙材料来不及精细加工而架凳更加笨重,作业过程搬动费力;由于四脚凳在凸凹不平的工地上不易放平且必须放平而放平费时;它体积大耗费存放面积,工程竣工随工地长途迁运时其价值不够运费而常被丢弃失去用处造成材料和做工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所有不足提供能解决以上所有问题的一种两脚折叠架凳。本实用新型目的由以下设计实现:两脚折叠架凳,包括凳板、凳脚、拉架、支架材料;还包括一个折叠凳板以一端的凳脚连接处位置为界分为凳脚段和另段在交界处用合页活接构成;两凳脚与凳板呈竖向直角、上端并排在凳脚段的凳板底面分别与底面两边对齐用活页与凳板活接,两凳脚各下端外面、下端以上各段距离外面各设个凸出凳脚的销棒;折叠拉架由两段材料在中间用铆钉活接,两端用螺杆与两凳脚中下端外侧活接;两支架各上端用螺杆分别与凳板另段的尾端两侧活接,各下端设销棒洞分别与撑开后的两凳脚下端的销棒活接用锁销固定。从上述设计可见,折叠凳板起折叠和撑开凳板的作用;折叠拉架起折叠和撑开凳脚的作用;两凳脚起支撑凳脚段凳板上的负荷和凳板另段上的负荷经支架向凳脚下端传递的作用,两凳脚下端附设的销棒起与各支架下端的销棒洞活接的作用,下端以上各段距离的销棒起爬架时搭脚的作用;两支架起支撑凳板、连接凳脚、使架凳形成多面三角形增强架凳强度的作用;为克服两支架各上端与凳板另段的活接处之间形成的空隙,两支架可各依其上端活接处位置为界分为支架活接段和支架另段在交界处用合页活接构成;凳脚垂直高度不低于凳板长度的1.6倍,两凳脚之间跨度不低于凳脚垂直高度的0.7倍,这样,两支架可把凳板另段承受的负荷全部传递到对面两凳脚下端而有效克服凳板另段向下滑动导致两凳脚向后退位的问题、又可有效克服架凳太高作业时向两边偏斜的问题;为增强架凳使用寿命,凳脚、凳板各活接处四周和各另端处四周可用钢皮加固;两支架下端的销棒口分别脱离凳脚下端的销棒能起架凳全部折扰便于收捡和随工地迁运的作用。使用时只需将两个架凳各凳脚撑开、让各支架下端的销棒口与各凳脚下端的销棒连接并锁固、让凳板与墙呈直角、靠在有转角墙的墙壁外(依靠墙体抵消凳板另段向外侧倾倒的力量)安放,即可安全的在上面铺架板进行作业。
与现有技术比,它有制造简单省材省力轻便结实、一放便平提高效率、可折叠而节约存放面积、便于随工地迁运而避免丢弃造成材料和做工浪费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示图标记名称:1折叠凳板;2凳脚;3拉架;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示图示出,两脚折叠架凳,包括凳板、凳脚、拉架、支架材料;还包括一个折叠凳板1以一端的凳脚2连接处位置为界分为凳脚段和另段在交界处用合页活接构成;两凳脚2与凳板呈竖向直角、上端并排在凳脚段的凳板底面分别与底面两边对齐用活页与凳板活接,两凳脚各下端外面、下端以上各段距离外面各设个凸出凳脚的销棒;折叠拉架3由两段材料在中间用铆钉活接,两端用螺杆与两凳脚中下端外侧活接;两支架4各上端用螺杆分别与凳板另段的尾端两侧活接,各下端设销棒洞分别与撑开后的两凳脚下端的销棒活接用锁销固定;两支架可各依其上端活接处位置为界分为支架活接段和支架另段在交界处用合页活接构成;凳脚垂直高度不低于凳板长度的1.6倍,两凳脚之间跨度不低于凳脚垂直高度的0.7倍;凳脚、凳板各活接处四周和各另端处四周可用钢皮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岭,未经张俊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01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