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雾冷却塔专用气液预混雾化喷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0440.7 | 申请日: | 200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801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曾启中;庞雪松;唐飞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高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5/06 | 分类号: | F28F2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松涛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 冷却塔 专用 气液预混 雾化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循环水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具体涉及一种喷雾冷却塔专用气液预混雾化喷头。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喷雾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此前运用于无填料喷雾冷却塔的喷雾喷头,无论采用何种材质和加工工艺,均为一次喷雾冷却,即被冷却介质在推动力作用下进入喷头,从喷嘴喷出雾状水流,然后和进入冷却塔的冷空气接触进行热交换。尽管不同生产厂家的不同形状的喷头喷雾效果不尽相同,而且从雾化效果看都已基本发挥至最佳状态。同时风机抽吸的冷风量却是一个恒定值,故冷却效果都大致相同,所以单从以上两个方面考虑想再提升喷雾冷却效果并非易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喷雾冷却塔专用气液预混雾化喷头,使其在一个恒定冷风量的前提下,强化冷风与被冷却循环水的接触时间。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构造一种喷雾冷却塔专用气液预混雾化喷头,包括介质通道、切线导管、流体旋转腔、连接法兰、流体短接管、喷头体,起特征在于:在喷头体上设有一喷嘴,在喷嘴上套装有导气环,喷嘴与导气环之间形成负压区。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喷雾冷却塔专用气液预混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环沿径向开有进气孔和伞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种冷却塔专用气液预混雾化喷头既能使水珠雾化效果明显提高,又促使喷出的水雾中空部分成为实心,加快液滴间的传递换热。同时,两次气液混合带来的热传递,强化了冷却效果,提高了冷却塔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介质通道;2、切线导管;3、流体旋转腔;4、喷嘴;5、导气环;6、负压区;7、进气孔;8、伞罩;9、喷头体;10、连接法兰;11、流体短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喷雾冷却塔专用气液预混雾化喷头,包括介质通道1、切线导管2、流体旋转腔3、连接法兰10、流体短接管11、喷头体9,起特征在于:在喷头体9上设有一喷嘴4,在喷嘴4上套装有导气环5,喷嘴4与导气环5之间形成负压区6。所述导气环5沿径向开有进气孔7和伞罩8。
喷头周边的冷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从分布在伞罩8下部的进气孔7被吸入,与被冷却的循环水初次气液混合,在喷头出口至喷出的一定扇面积的液面范围内完成第一次热交换;之后,被完全雾化的循环水在冷却塔的冷却空间内,与塔顶机力风机抽吸的冷空气再次充分的混合,进行第二次热交换。第二次热交换与以往传统喷头雾化的冷却原理和冷却效果一样。两次热交换的结果使得使用该种气液预混雾化喷头的冷却塔冷却效果得到提升。其中在较抵压力和温度下,在具腐蚀性介质系统中选用ABS或PPR材质制作。除此之外选用Q235或其他不锈钢材质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高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高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04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