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0494.3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07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婷婷;谭勤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婷婷;谭勤民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4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100四川省成都市龙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特别与除焦油效果好,燃气生成率高的生物质气化炉有关。
背景技术:
秸秆等生物质在气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可燃气体产物,同时,焦炭和焦油作为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也伴随而生。其中由于焦油在高温时呈气态,与可燃气体完全混合,而在低温时(一般低于200℃)凝结为液态,所以其分离和处理相当困难,燃气在低温状态下使用时,(如燃气用于家庭),问题十分突出。
焦油的存在对气化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首先它降低了气化效率,气化中焦油产物的能量一般占总能量的5~15%,这部分能量是在低温时难以与可燃气体一道被利用,大部分被浪费,其次焦油在低温时凝结为液态,容易和水、焦炭等结合在一起,堵塞送气管道,使气化设备的燃烧工作发生困难。另外,凝结为细小液滴的焦油比气体难以燃烬,在燃烧时容易产生炭黑等颗粒,大大降低了气化燃气的利用价值。所以针对气化过程产生的焦油,采取办法把它转化为可燃气,既提高气化效率,又降低燃气中焦油的含量,提高可燃气体的利用价值,对发展和推广秸秆等生物质气化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
尽管在秸秆等生物质气化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焦油的产生,但实际上气体中焦油的含量仍相当的高。所以对气体中的焦油进行有效的处理,是高效利用秸秆等生物质气化燃气技术重要的技术保障,一般传统的水洗或过滤等办法,只是把焦油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然后作为废物排放,既浪费了焦油本身的能量,又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也有采用裂解方法来处理焦油的,由于气化炉体内反应温度低,气体在炉体内停留时间短,焦油的处理效果都不理想。传统的秸杆气化焦油裂解装置反应温度低,焦油裂解效率也不高,并且需要白云石等高成本的催化剂,还需要沾碱性材料的过滤材料如玻璃球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提高去除焦油效果,提高燃气生成率的生物质气化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炉包括有炉桥的气化炉体,与气化炉体顶部密封配合的炉盖,位于气化炉体炉桥底部的下手孔,设置于气化炉体中位于炉桥顶部的与下手孔相通的一次反应腔,置于一次反应腔中的其顶部与一次反应腔相通的二次反应腔,送风管一端伸入气化炉体底部中,出气管第一端穿过气化炉体壁与二次反应腔下部连通,一次反应腔生成燃气进入二次反应腔,进行再次干馏,在此阶段反应温度提高,促进一次反应燃气中的焦油在高温中裂解,使二次干馏同时变成一个焦油裂解的反应过程,生成的低焦油燃气,由二次反应腔下端,在送风压力下经出气管输出。
上述的气化炉体上有与二次反应腔下部连通的上手孔,带过滤孔的过滤管位于上手孔中且带排放口的一端伸出气化炉体。
上述的出风管位于气化炉体外的第二端上装有冷却器。
上述的气化炉体壁、炉盖壁、二次反应腔壁上分别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秸杆等生物质燃料分别放入一次反应腔和二次反应腔中。经一次反应腔生成的反应燃气从二次反应腔顶部压入二次反应腔。在二次反应腔中将一次反应燃气的反应温度进一步提高,将二次干馏反应变成焦油裂解反应。秸秆等生物质在此高温度过程中产生炭化作用,所生成的炭作为裂解的催化剂,提高了焦油裂解效率。同时,反应气体是在送风压力下,由上至下流动,流动速度缓慢,含焦油燃气在二次反应腔中停留时间长,提高了焦油裂解的效果。在这个高温度催化环境下,焦油裂解反应生成高氢可燃气体、二氧化碳和水。
与传统的秸杆气化炉及其焦油裂解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将反应炉与焦油裂解装置合二为一,降低了制造成本。
2,二次干馏反应的高温提高了焦油裂解的反应温度,提高了焦油裂解效率;
3,二次干馏反应中的生物质炭化,生成的炭作为焦油裂解的催化剂,提高焦油裂解效率,并降低了催化剂使用成本;
4,燃气由上至下经过二次反应腔,停留时间长,提高了焦油裂解反应效率;
5,二次反应腔中的生物质空隙小,表面炭化,起到对残余焦油及烟尘的过滤作用,降低了过滤材料使用成本。
6,总体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有效地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用与维护方便,能有效提高燃气生成率和燃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婷婷;谭勤民,未经徐婷婷;谭勤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04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温器
- 下一篇:可控制置物箱灯具开关的座垫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