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割气增效剂添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0787.1 | 申请日: | 2009-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515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夏绍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炬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0 | 分类号: | F17C5/00;F17C13/00;F17C1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明芳 |
地址: | 610512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割 增效剂 添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割气增效剂添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新型焊割气包括增效丙烷、增效液化石油气等,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增效剂的添加通常是在罐装时先通过罐装称将计算量的增效剂直接添加到各气瓶中,再通过罐装称向气瓶中罐装计算量的丙烷或液化石油气等主原料;没有专用的增效剂添加装置。
上述传统的罐装方法及装置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下列不足之处:1.由于需要对每个气瓶的增效剂进行单独添加,每生产一瓶焊割气,都需要分别罐装一次增效剂,再分别罐装一次丙烷或液化石油气等主原料,即每生产一瓶焊割气都需要分别进行两次罐装;2.由于需要对每个气瓶的增效剂用量进行单独计算,尤其当气瓶规格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计算、调整。因此,传统的罐装方法操作烦琐、极不方便;而且在两次罐装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偏差,导致增效剂的量添加不准确,易造成焊割气产品的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添加准确、产品质量稳定的焊割气增效剂添加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焊割气增效剂添加装置,包括主原料罐、烃泵或压缩机、焊割气贮罐,其中还包括:增效剂容器、氮气瓶及减压器、容桶,并且:
主原料罐通过管道与烃泵或压缩机连接,烃泵或压缩机再通过管道与焊割气贮罐连接;增效剂容器通过管道与容桶连接,氮气瓶及减压器也通过管道与与容桶连接,容桶再通过管道与焊割气贮罐连接。
主原料罐可以是直接运装丙烷或液化石油气等主原料的罐车,也可以是贮存丙烷或液化石油气等主原料的原料贮罐。
氮气瓶及减压器可以是两个分别独立的结构,彼此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也可以是一体的结构,即在氮气瓶的出口处设置减压阀作为减压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焊割气增效剂添加装置通过增效剂容器、氮气瓶及减压器、容桶等结构,可先将增效剂添加到丙烷或液化石油气等主原料中,贮于焊割气贮罐中,再通过罐装称等常规结构进行气瓶罐装。不再需要对每个气瓶进行单独添加增效剂,只需一次罐装即可得到焊割气产品;而且即使气瓶规格发生变化,也不需要重新计算、调整。因此,通过该装置进行焊割气罐装,可大大简化操作、罐装方便;而且只需一次罐装,可使增效剂的量添加准确,得到的焊割气产品质量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焊割气增效剂添加装置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焊割气(增效丙烷)增效剂添加装置:
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主原料罐、压缩机、焊割气贮罐,还包括增效剂容器、氮气瓶及减压器、容桶,并且:
主原料罐通过管道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再通过管道与焊割气贮罐连接;增效剂容器通过管道与容桶连接,氮气瓶及减压器也通过管道与与容桶连接,容桶再通过管道与焊割气贮罐连接;
主原料罐是贮存主原料丙烷的原料贮罐;氮气瓶及减压器是一体的结构,即在氮气瓶的出口处设置减压阀作为减压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焊割气(增效液化石油气)增效剂添加装置:
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主原料罐、烃泵、焊割气贮罐,还包括增效剂容器、氮气瓶及减压器、容桶,并且:
主原料罐通过管道与烃泵连接,烃泵再通过管道与焊割气贮罐连接;增效剂容器通过管道与容桶连接,氮气瓶及减压器也通过管道与与容桶连接,容桶再通过管道与焊割气贮罐连接;
主原料罐是直接运装主原料液化石油气的罐车;氮气瓶及减压器是两个分别独立的结构,彼此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炬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炬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0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