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链条张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1244.1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508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谭建伟;阳宇;李严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富临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F01L1/34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永斌;吴彦峰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链条 张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链条张紧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上的自动链条张紧器。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采用的液压链条自动张紧器,在达到正常工作状态之前排气很困难,进入工作状态缓慢,并且此类张紧器内部零件的清洁度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单向阀系统结构的清洁度要求极高,当产品的清洁度超差时可能会导致张紧器发软或卡滞现象,使张紧器失效,造成链条的振动加大,噪音加大,严重时配气相位错位。另一方面,现有发动机采用的棘爪结构式自动链条张紧器,此结构的柱塞轴向运动量较大,链条的振动,噪音大;棘爪的强度不足,容易损坏使张紧器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当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能很好的保证发动机配气结构的配气相位而且能有效的减少发动机链条震动的自动链条张紧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自动链条张紧器,包括中空结构的外壳,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一个单向阀座,单向阀座内设置有一个单向阀,单向阀的进口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外壳内部和外部装置连通的进油道,内螺塞的一端与单向阀座接触,内螺塞的另一端的部分外壁套入柱塞的内部并通过内螺塞外壁上的螺纹和柱塞内壁上的螺纹相互螺旋配合连接,柱塞位于外壳内所在部分的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为密封可滑动配合,柱塞的另一端从外壳内部伸出且其顶端端面与导链板接触,还包括一个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内螺塞靠近单向阀座的一侧的内部顶端,回位弹簧的另一端从内螺塞的另一侧顶端穿出并顶在柱塞的靠近导链板一侧的内部顶端,外壳与内螺塞的之间形成有一个壳体空腔,还包括一个位于外壳上用于将壳体空腔内的气体排出到外壳外部的排气道。
所述排气道的出口端设置有一个螺钉,螺钉与外壳接触的部位设置有一个弹簧垫。
所述内螺塞的外壁螺纹上设计有防止已经安装好的内螺塞在受到柱塞轴向推力的作用下继续进入到柱塞内部的止退角。
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计排气道使其在进入工作状态时能够快速排气,减少发动机起动初链条的振动;同时本实用新型对油品的清洁度要求相对较底,避免因油品的清洁度造成链条系统失效;另外通过在内螺塞和柱塞之间设置的止退角,使得柱塞和内螺塞之间具有止退性,保证了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配气相位正时;而且柱塞承受的反向力比现有的各种张紧器更大,很好的避免了张紧器损坏所造成的配气相位错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是外壳 2是单向阀座 3是单向阀 4是进油道
5是内螺塞 6是柱塞 7是导链板 8是回位弹簧
9是壳体空腔 10是排气道 11是螺钉 12是弹簧垫
13是止退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自动链条张紧器,包括中空结构的外壳1,外壳1内部底端设置有一个单向阀座2,单向阀座2内设置有一个单向阀3,单向阀3的进口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外壳1内部和外部装置连通的进油道4,内螺塞5的一端与单向阀座2接触,内螺塞5的另一端的部分外壁套入柱塞6的内部并通过内螺塞5外壁上的螺纹和柱塞6内壁上的螺纹相互螺旋配合连接,柱塞6位于外壳1内所在部分的外壁与外壳1内壁之间为密封可滑动配合,柱塞6的另一端从外壳1内部伸出且其顶端端面与导链板7接触,还包括一个回位弹簧8,回位弹簧8的一端连接在内螺塞5靠近单向阀座2的一侧的内部顶端,回位弹簧8的另一端从内螺塞5的另一侧顶端穿出并顶在柱塞6的靠近导链板7一侧的内部顶端,外壳1与内螺塞5之间形成有一个壳体空腔9,还包括一个位于外壳1上用于将壳体空腔9内的气体排出到外壳1外部的排气道10。
所述排气道10的出口端设置有一个螺钉11,螺钉11与外壳1接触的部位设置有一个弹簧垫12。
所述内螺塞5的外壁螺纹上设计有防止已经安装好的内螺塞5在受到柱塞6轴向推力的作用下继续进入到柱塞6内部的止退角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富临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富临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1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