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数字集成式筒形阀数字量化缸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1786.9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384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权君宗;伍英岩;刘时贵;郭跃川;谢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5/12 | 分类号: | F03B15/12;F15B15/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 丰 |
地址: | 6180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集成 式筒形阀 量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轮发电机组进水阀门控制领域,具体的讲是全数字集成式筒形阀数字量化缸。
背景技术:
在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进水阀门之一,即筒形阀的使用中,除筒形阀本体的设计、制造、安装外,筒形阀的控制,即如何保证多只接力器的同步,成为筒形阀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前,国内筒形阀同步机构广泛采用的同步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机械同步方式和电液同步方式。
机械同步方式是在筒形阀体的上端,沿圆周均匀地布置多只液压接力器,每只接力器下端固定在阀体上。每只接力器的丝杠上端装有齿轮,通过链条使所有的齿轮同时运动。液压接力器活塞向上运动,筒形阀开启;液压接力器活塞向下运动,筒形阀关闭。各接力器活塞的同步移动由可逆传动的滚动螺旋副实现。滚动螺旋副是在接力器活塞杆上,固定一只滚动螺旋传动的螺母,螺母连接传动丝杠。当接力器活塞上、下移动,开启、关闭筒形阀时,丝杠随之正、反向旋转,通过丝杠上端的齿轮,将筒形阀的上下垂直运动,变为齿轮的径向旋转运动,齿轮带动链条,连动其他接力器的齿轮同速旋转,并反作用于其丝杠而实现多只接力器的同步。机械同步方式主要依靠丝杠、链条等运动部件相互配合,保证各接力器上下同步运动;接力器活塞的上升、下降运动由液压控制系统驱动。
机械同步方式有如下优点:
(1)筒形阀开启、关闭可自动、手动控制;
(2)在调试或电气失灵时,仍然可全手动开启、关闭筒形阀;
(3)管路少,连接点少,有利于电厂达标;
(4)调试、维护工作简单、方便。
机械同步方式也有如下缺点:
(1)同步精度无法量化;
(2)接力器油缸无自调节能力,链条同步对发生异步的油缸矫正能力差;
(3)只能定速启闭,不能按任意曲线启闭;
(4)在布置上场地空间要求较大。
电液同步方式由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这两个控制系统缺一不可。液压控制系统必须由电气控制系统精密控制,电气控制系统必须通过液压控制系统执行,才能操作接力器,带动筒形阀开启与关闭。
基于当今世界的经验及技术,目前所有筒形阀控制装置生产厂家主要采用,而且可行的电液同步方案有两个:同轴油马达方案、伺服比例阀方案。主流电液同步方案是同轴油马达方案。
其优点:
(1)筒形阀开关控制规律可编程任意调整;
(2)对发生异步的接力器矫正能力好;
(3)可按程序指定启闭速度进行启闭控制。
其缺点:
(1)不能在任何操作方式下实现高精度同步;
(2)控制复杂;系统、管路、结构复杂,不利于电厂达标;
(3)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困难;
(4)在场地布置上空间要求较大。
随着我国水电开发进度的加快,机组容量、尺寸越来越大,筒形阀的尺寸也越来越大,简体重量也越来越重,原先比较成熟的机械同步方式就显示出其先天的缺陷性。只有采用电液同步方式才能满足现在水电开发大尺寸、大重量、大行程筒形阀的同步控制需求。但是,目前主要使用的前述两种电液同步方式的实际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数字量化缸,克服现有电液同步方式的缺点,比现有电液同步方式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结构简单,安装、操作、维护方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数字集成式筒形阀数字量化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字量化缸包括缸体、活塞、机械反馈机构、接力器位移传感器、反馈耦合机构、耦合齿轮、数字阀、液控单向阀、步进电机,所述数字阀与步进电机相连,所述耦合齿轮安装在反馈耦合机构与数字阀阀芯之间,所述耦合齿轮上安装有接力器位移检测传感器,所述机械反馈机构连接反馈耦合机构和活塞。
所述的机械反馈机构的滚动螺旋传动螺母,固定在活塞上;
所述机械反馈机构的反馈传动螺旋杆,通过反馈耦合机构,与耦合齿轮、数字阀阀芯螺旋耦合。
所述数字量化缸是指液压控制装置与筒形阀接力器集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机械反馈机构为扭转螺旋体。
所述传感器为多圈旋转绝对位置编码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控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17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