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车干式冷却系统用膨胀水箱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2499.X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7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明;牟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彭立琼 |
地址: | 6413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车 冷却系统 膨胀 水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车干式冷却系统用膨胀水箱。
背景技术
国内机车的柴油机冷却水系统大多数膨胀水箱是作为补水装置在柴油机水泵进口前的主管路上对这个水循环进行补水,水箱本身并不作为水循环的一个环节。水循环系统的散热器内总是充满水,容易积垢,影响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并入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水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水箱,其内部被隔板分割成进水腔和出水腔两部分,进水腔和出水腔通过隔板下部的开口连通;进水腔内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上方设置的分流管与进水口连接;出水腔底部设置有出水口。采用这样的结构,水箱的进水口与散热器出水口连接,水箱出水口与柴油机水泵连接,进水依次通过分流管、过滤网、隔板,再从出水口流出。水箱作为冷却系统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机车停机状态时存储散热器内的冷却水,而在机车起机工作时为柴油机直接提供冷却水,同时容纳经散热器冷却后的冷却水。在不工作时,散热器内无水,因此不会出现积垢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分流管可以减缓水流从散热器流入水箱时的冲击,避免大量的水进入水箱在水箱内溅起的气泡,采用过滤网,可进一步减缓水流冲击,过滤掉水中因冲击而产生的气泡。杜绝水泡进入柴油机对柴油机的运行产生危害。
进一步的改进时,所述分流管为水管壁面开设有多个出水孔的管件。这样,通过进口流入管内的水流只能从出水孔内流出。
进一步的改进时,所述过滤网至少有两层,每层过滤网间隔设置。根据水箱的大小和起到过滤水泡的作用,可以适当添加过滤网。过滤网倾斜放置在水箱内过滤效果较佳。
进一步的改进时,所述进水腔的外壁设置有自闭式液位计。通过液位计可以观察水箱内储水的高度,自闭式液位计的不锈钢防护外壳很好的保护了里面的玻璃管,而当玻璃管意外破裂时液位计会开启自闭功能,防止水箱内冷却水泄漏。
进一步的改进时,所述进水腔的外壁设置有具有低水位报警功能的液位开关。它安装所占空间小,抗冲击能力强,保证了低水位报警功能的稳定可靠地工作。
进一步的改进时,所述进水腔的外壁设置有观察孔。便于对箱内的过滤网进行更换清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现有技术的水箱使用状态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注:
1水箱体 2安装座 3自闭式液位计 4液位开关 5分流管 6过滤网 7观察孔 8出水孔9 散热器 10柴油机 11水箱 A水箱进水口 B隔板 C水箱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5为现有技术的水箱使用状态连接示意图,其冷却水系统循环流向为:柴油机出水进散热器,散热器出水回柴油机,散热器内总是充满水。水箱容量较小,只为主管路补水,水箱内最低水位要高于散热器内水位最高点。
如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干式水箱的外形及内部结构,水箱内部被隔板B分割成进水腔和出水腔两部分,进水腔和出水腔通过隔板下部的开口连通;进水腔内间隔设置有两层倾斜放置的过滤网6,过滤网上方设置的分流管5与进水口A连接;出水腔底部设置有出水口C。进水腔的外壁分别设置有自闭式液位计3、低水位报警功能的液位开关4、进水腔的外壁设置有观察孔7。如图4所示,水箱11的进水口与散热器9出水口连接,水箱出水口与柴油机10水泵连接。循环水的流向为:散热器9→水箱11进水口A→分流管5→过滤网6→隔板B→水箱出水口C→柴油机10→散热器。散热器内柴油机不工作时无水,柴油机工作时充满水。水箱容量较大,柴油机工作时,水箱内大量水被抽出进入散热器,柴油机停时,散热器的水蓄回水箱。散热器内水位最低点要高于水箱内最高水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其并入柴油机冷却系统,不仅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冷却水量,还具有人工观察水位和自动报警功能,安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2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锁紧装置之薄膜片式挂钩
-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维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