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管内部焊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2924.5 | 申请日: | 200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何滨;林锋;吉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2 |
代理公司: | 德阳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段雪茵 |
地址: | 6182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 焊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在小直径深管内部施焊的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超超临界汽轮机具有很高的进汽参数,为了不增加高中压外缸的厚度,将高压进汽管密封圈的安装平面与进汽管管口的距离设计得较远,且进汽管直径较小,位于管底的挡圈和锁紧环需要在管内焊接,按目前常规的焊接方法,焊枪无法伸入进汽管,难以施焊。在其它机械中,也有类似的结构,需要在深管内施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伸进小直径深管内部施焊的焊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深管内部焊接装置,包括焊炬、焊丝传送装置及它们的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由支承盘、支承杆、支架组成;所述支承盘具有与支承杆适配的中心孔,所述支承杆贯穿该中心孔并与之轴向滑动配合,由锁紧螺钉将支承杆与支承盘固定;所述支架是多个,沿支承盘周向分布,并固接在支承盘的周面上,支架带有调整滑块及滑块定位螺栓;所述焊炬固接在支承杆的下端,所述焊丝传送装置固定在支承杆上,并与焊炬配合。
所述支承盘由上、下盘组合构成,上、下盘的配合面是球面,所述支承杆与上盘配合,所述支架固接在下盘上。
所述支承杆是伸缩套合杆,具有至少两个伸缩段,每一伸缩配合部位均带有定位锁紧螺钉。
该装置还配有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固定在支承杆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可在深管的外部实现对内部零件的焊接;
2.结构简单适用,操作简便,焊接质量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深管内部焊接装置立体图。
图2是高压进汽管焊接位置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含义:
1-支承杆;2-锁紧螺钉;3-支承盘;4-支架;5-焊丝传送装置;6-照明装置(电筒);7-锁紧螺钉;8-焊炬;9-支架滑块;10-锁紧螺栓;11-安装平面;12-焊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深管内部焊接装置,包括焊炬8、焊丝传送装置5及它们的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由支承盘3、支承杆1、支架4组成;所述支承盘3具有与支承杆1适配的中心孔,所述支承杆1贯穿该中心孔并与之轴向滑动配合,由锁紧螺钉2将支承杆1与支承盘3固定;所述支架4是三个,沿支承盘3周向分布,并固接在支承盘3的周面上,支架4带有调整滑块9及滑块定位螺栓10;所述焊炬8固接在支承杆1的下端,所述焊丝传送装置5固定在支承杆1上,并与焊炬8配合。
为了便于本装置在工件管口转动,支承盘3设计成上、下盘组合结构,上、下盘的配合面是球面,所述支承杆1与上盘配合,所述支架4固接在下盘的周面上。
为了能伸进不同深度的管内施焊,支承杆1设计成伸缩套合杆,根据需要,可以两段套合,也可多段套合,每一伸缩配合部位均带有定位锁紧螺钉7。
该装置还配有照明装置6,一般采用手电筒,固定在支承杆1上。电筒头向下,使光源射向施焊部位,便于施工人员观察。
现以汽轮机汽缸高压进汽管内部挡圈和锁紧环焊接为例,说明本装置的使用方法:
参见图2:高压进汽管较深,其安装平面11与管底焊接位置12的距离H很远,常规焊接装置根本无法伸进管内,可采用本焊接装置施焊。
首先要根据进汽管的深度尺寸H,调整伸缩套合支承杆1的长度,用螺钉7锁紧。将支承杆1插入进汽管,使本装置支承于进汽管管口上;根据进汽管内圆直径Φ调整支架4上的滑块9,使支架4与进汽管同中,用螺栓10锁紧,将本装置固定在进汽管上。再调整支承杆1伸入管内的尺寸,使焊炬8与焊接位置12的距离符合要求,再用锁紧螺钉2锁紧定位。将焊丝从焊丝传送装置5送入,使其能够准确的传送到焊炬8的钨极;打开电筒6,保证进汽管内有充分的照明;开始施焊,缓慢转动支承盘3的上盘,在圆周方向旋转360°,即可实现挡圈与锁紧环之间整条环形焊缝的焊接。
本装置也可用于其它深管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29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