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式免耕撬窝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3174.3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0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家国;姜心禄;池忠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市水稻专家大院 |
主分类号: | A01C5/04 | 分类号: | A01C5/04 |
代理公司: | 德阳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 |
地址: | 610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免耕撬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轮式免耕撬窝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播种和育苗移栽,长期以来,人们依靠手工开穴、挖窝来点播或者移栽,在做这些作业前需要对地面进行翻耕,以使地皮松软,这在后续作业中相对能减轻劳动强度。即使这样,也需要很多的人工。不但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依靠手工开穴、挖窝作出的穴距和窝孔或大或小,不规范,不能充分满足现今高产栽培的工艺需要,也就不能保证播种和育苗移栽的质量。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人们不断研发出各种辅助工具。已有的,如直播机械可以实现旋耕、播种一体化或者先采用旋耕机旋耕,然后再用播种机播种,但是它们都是大型机械,只适合用于平原作业,不适合在丘陵、山区的小面积田土内作业。而我国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总耕地中占的比例很大;再者,这些大型机械需要具有特定专业技能的特殊人群来操作,并非每个普通人能操作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用性强且能减轻劳动强度的轮式免耕撬窝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轮式免耕撬窝器,包括撬窝头、滚动轮和机架,所述撬窝头的一端径向固定在滚动轮上、另一端呈锥形;所述机架一端设有操作把手、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可转动的滚动轮。
所述撬窝头为至少六个。
所述撬窝头根据需要的穴距定距设置在滚动轮上。
所述机架上设有负重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经济、实用性强的特点;无需对地面进行翻耕,就能撬窝。这样既能省力又能提高作业效率,也能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所撬窝的窝距规范、一致,充分满足了规范化高产栽培的需要,也保证了播种和育苗移栽的质量;不管是在平原,还是丘陵或山区都能应用;无需针对特殊人群,老少皆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撬窝头1、滚动轮2和机架4.撬窝头1的一端径向固定在滚动轮2上,另一端呈锥形,该撬窝头1为九个,这些撬窝头1定距设置在滚动轮2上.机架4的上端设有操作把手5,下端通过轴承3连接有可转动的滚动轮2.
该撬窝头根据滚动轮的大小以及实际的穴距需要而设置,当滚动轮越大,设置的撬窝头也就越多;当滚动轮越小,设置的撬窝头也就越少,但至少应设置六个。例如:一般水稻移栽使用时,滚动轮的直径为29cm时,撬窝头数为9个,撬窝头的直径为2.5cm,相互间的根部间距11cm、锥尖间距为16cm。总之,要基于轮式作为滚动工作的基础,要使撬窝头在滚动轮的外围上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圆,这样才能以便于滚动。
为了调节负重,在机架4上设有负重筐6,该负重筐6应设置在滚动轮2两侧的机架4端。
本实用新型以轮式作为滚动工作的基础,滚动时利用自身重量可以使撬窝头1方便、快捷的在田地上撬出窝孔,因撬窝头1为定距设置,这些窝孔都很规范,这样以利于在孔里点播种子或移栽植物苗子,也充分满足了现今的播种和育苗移栽的工艺。为了调节负重,根据地皮表面的板结程度,在机架4上的负重筐6内可增加适当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市水稻专家大院,未经德阳市水稻专家大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31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大面积水域范围内的浮沉式捕鱼装置
- 下一篇:一种茶杯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