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灌装充氮的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3239.4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43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贵;田正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22 | 分类号: | B67C3/22;F17C6/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 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灌装 新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药机械中对输液瓶进行充氮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大输液生产以前常用的是28型玻瓶,药液灌装和充氮由灌装机同时完成。灌装机的工作原理是自流漏斗式旋转灌装,充氮管安装在与漏斗相连的注药管中。工作过程为:进瓶拨轮将输液瓶拨入旋转的转盘上的灌装工位后,输液瓶跟着转盘旋转,同时与转盘同步旋转的漏斗里面药液流入输液瓶内,安装在与漏斗相连的注药管中的充氮管也同时向输液瓶内充氮。在输液瓶改为26型瓶后,由于输液瓶瓶口内径缩小,注药管外径同时也缩小,否则,灌装机在灌药时,注药管就会撞瓶口。注药管外径缩小后,因充氮管安装在注药管内,注药管内的空间比以前缩小了20%,药液从漏斗经注药管流入玻瓶的速度大幅度下降,灌装机生产能力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口径较小的输液瓶,既能达到输液瓶内充氮效果又能保持或提高灌装机生产能力的输液灌装充氮的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输液灌装充氮的新装置,包括输液瓶,输液瓶置于拨轮内,充氮装置的氮气进管口与氮气分配室相通,氮气分配室上设有多个充氮管,充氮管与输液瓶的瓶口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灌装充氮的新装置,取消了原灌装机上的充氮装置,同时也取消了与药液从漏斗相连的注药管中的充氮管,使注药管管内空间增大,药液从漏斗经注药管流入玻瓶的速度加快,灌装机产量由4800瓶/小时变为6500瓶/小时,生产能力提高30%;充氮器装置加装在压塞机进瓶拨轮上,并且同步旋转,经过灌装机灌装盛装药液的输液瓶进入拨轮工作位后,充氮头对准瓶口中心充氮,充氮器结构简单,工作效果良好,性能稳定,输液瓶内的残氧量满足产品质量控制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输液瓶5,输液瓶5置于拨轮4内,充氮装置的氮气进管口1与氮气分配室2相通,氮气分配室2上设有多个充氮管3,充氮管3与输液瓶5的瓶口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将充氮器加装在压塞机进瓶拨轮上,并且同步旋转,经过灌装机灌装后盛装药液的输液瓶5进入拨轮4的工作位后,充氮管3的充氮头对准瓶口中心,并离瓶口2mm处对瓶内进行跟踪充氮。充氮装置的氮气从氮气进管口1进入氮气分配室2,由于氮气分配室2上设有多个充氮管3,可同时完成多个输液瓶5的充氮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3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常温卧式染布机
- 下一篇:一种垂直提升输送皮带吊装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