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炉出钢初渣挡渣栓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3887.X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133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万恩同;曾宪刚;李小云;唐莲;杨运超;赵元;张克辉;田青;魏丛艳;范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83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出钢初渣挡渣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炼钢出钢口所用的挡渣部件,具体地指一种转炉出钢初渣挡渣栓。
背景技术
出钢挡渣已成为转炉炼钢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艺,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出钢过程中避免钢渣进入钢包,防止钢渣向钢水中回硫回磷,提高合金的收得率。在出钢过程中,由于钢渣浮在钢水表面,转炉倾斜时,钢渣会先流到出钢口,由出钢口进入钢包。即使钢水到达出钢口后,由于漩涡的作用,还会有大量钢渣进入出钢口。这部分钢渣,约占钢包钢渣总量的20%,被称之为初期下渣,简称初渣。挡渣部件就是为了在出钢过程中挡住这部分初渣而设计的。现有的挡渣部件为挡渣帽,一般用钢板或轻质耐火材料制成,为圆锥形结构,在出钢前塞在出钢口外端,与出钢口呈线接触。然而,这种结构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导致现有挡渣帽的挡渣效果很差:首先,由于挡渣帽为锥形,且塞在出钢口,与出钢口为线接触,在转炉出钢倾斜时极易脱落,特别是在钢渣的冲击压力下,一旦脱落便无法挡住初渣;其次,由于挡渣帽塞在出钢口外端,即使挡渣帽不会很快脱落,在出钢过程中钢渣会先进入并注满出钢口,这部分与出钢口容积等量的钢渣会流入钢包之中,在后续钢水精炼时会增加脱氧剂的消耗量,增加炼钢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易被钢渣冲落、且挡渣效果好的转炉出钢初渣挡渣栓。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转炉出钢初渣挡渣栓,包括由耐火材料和钢构件制成的栓体,所述栓体是一个可与转炉出钢口插入配合的圆柱塞结构,其顶部外圆周处设有便于插入转炉出钢口的倒角,其尾部中心处设有方便用工具将其送入转炉出钢口的操作孔。
进一步地,所述栓体可采用如下结构:栓体的外圆周壁面上开设有若干柱状槽,所述柱状槽内设置有可径向位移的活动柱,所述活动柱内端与柱状槽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隔的空隙,该空隙内填充有膨胀剂。
进一步地,所述栓体还可采用下述结构:栓体是一个由中间钢支撑管和外周耐火套筒组合而成的圆柱塞结构;中间钢支撑管的顶部设有密封板,密封板下面的管腔形成所说的操作孔,中间钢支撑管的管身上设置有一对短连接管;外周耐火套筒由两个半圆筒状套体拼接而成,其顶部外圆周处设有所说的倒角,其内侧设置有与一对短连接管嵌套配合的管槽,短连接管的管腔内填充有膨胀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栓体为可与转炉出钢口插入配合的圆柱塞结构,与转炉出钢口呈面接触,在出钢时,不易被钢渣冲落,能有效保证挡渣工作的完成;同时,栓体能深入到出钢口内端装配,在出钢时,能充分挡住钢渣,使其无法进入出钢口内,极大提高了挡渣效果。而由于钢渣中含有大量金属氧化物,因此在其后钢水精炼工序中会加入脱氧剂,脱出钢水中的氧。充分阻隔住钢渣后,能极大降低脱氧剂的用量。假设以最常用的金属铝作为脱氧剂,采用现有挡渣帽,每炉钢水中至少会落入与出钢口容积等量的钢渣;以250t转炉为例,出钢口内部容积为0.0362m3,按渣的比重3.4g/ml计算,则出钢口内渣量为123kg;假定钢渣TFe平均含量为25%,则渣中含铁24.6kg,将渣中铁全部还原,约需要金属铝10kg,因此,约需多加入10kg金属铝。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挡渣栓能充分挡住钢渣,每炉钢在精炼工序时约能节约金属铝用量10kg,约220元;按年产量700万吨计算,约合2.8万炉,则年节省成本约为600万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炉出钢初渣挡渣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38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