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4154.8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08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宋九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九宏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1/00;A61M25/14;A61M25/09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22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它主要用于外科引流,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是指将带有包裹材料的引流管置于人体需要引流的创面及腔隙内,将人体内的血块、坏死的组织碎片以及脓液等,利用负压通过引流管引出体外。其中的包裹材料质地柔软,与需要引流的创面及腔隙完全充分地接触。引流管置于包裹材料内,不直接接触需要引流的创面及腔隙,被引流物首先被吸入包裹材料内,经塑型分解后再被引入引流管内,随即被高负压吸走。但是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中存在引流管的管孔布置不合理,引流管的位置布置不合理,无显影结构等缺点,这些缺点均影响了引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效果差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引流效果好、定位准确的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负压引流装置,它包括包裹材料,引流管,引流管插入包裹材料内的空腔内,引流管与负压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包裹材料内的引流管上均匀分布有侧孔,所述的引流管有二个,并分别布置在包裹材料两侧的1/3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位于包裹材料内的引流管上有碘造影线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位于包裹材料内的二个引流管通过一个三通管连接后再并入一个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带侧孔的负压引流管布置结构具有如下优点:①.引流管的侧面布置圆孔有利于提高引流效果。同时布置二个引流管,并将二个引流管分别布置在包裹材料两侧的1/3处。这样引流管向四周的吸引力完全相同,提高了引流的效果。②.引流管内的碘造影线能够通过X光显示引流管的部位,因此能够将包裹材料的具体位置充分显示,便于将包裹材料准确定位于引流腔。③.包裹材料内的二个引流管通过一个三通管连接后再并入一个引流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示图。
图2为包裹材料与引流管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引流管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包裹材料,2.引流管,3.侧孔,4.空腔,5.碘造影线,6.三通管,7.负压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负压引流装置,它包括包裹材料1,引流管2,引流管2插入包裹材料1内的空腔4内,引流管2与负压源7连接,插入包裹材料1内的引流管2上均匀分布有侧孔3,所述的引流管2有二个,并分别布置在包裹材料1两侧的1/3处。这样引流管向四周的吸引力完全相同,提高了引流的效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位于包裹材料1内的引流管2上有碘造影线5。能够将包裹材料的具体位置充分显示,便于将包裹材料准确定位于引流腔隙内(如图3所示)。
位于包裹材料1内的二个引流管2通过一个三通管6连接后再并入一个引流管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九宏,未经宋九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41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Zigbee的物流扫描仪
- 下一篇:用于自行车制程的辨识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