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煮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4342.0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883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戴红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红良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健 |
地址: | 438314湖北省麻***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煮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电器,特别是一种全自动煮饭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使用电饭锅在煮饭程序上给人们提供了很方便的工具,但在煮饭时只有在要吃饭时才开始靠人工量米加水入锅煮饭,典型的是上班族人员煮饭耗时费力,而且不易把握好加米和水量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要吃饭时才开始靠人工量米加水入锅煮饭,而且不易把握好加米和水量的控制不足,提出一种全自动煮饭装置,根据提前设定的煮饭时间,需要量的米加配比的水,自动实现定时、定量、加米、加水、煮饭和保温的全自动煮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自动煮饭装置,包括箱体、支架、料桶、饭煲、饭煲盖和电热板,饭煲盖上设置有物料入口,所述物料入口的上方设置有给料套管,给料套管的另一端与料桶底部的物料出口连接,给料套管上还连接有供水软管,所述电热板的底部设置有料重检测装置,所述料重检测装置上的控制元件经导线与操作控制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重检测装置由支柱、支柱座、计量杠杆、动作连杆、连杆触头、刻度槽和可调触头组成,电热板底部均布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支柱,电热板下方的箱体底座上对应各支柱设置有支柱座,各支柱分别经压簧与支柱座连接,所述电热板底部的中心设置有力点,箱体底座上对应电热板中心以外的区域设置有支点,支点上铰接有计量杠杆,计量杠杆的一端铰接在力点上,计量杠杆另一端与垂直布置的动作连杆底端铰接,所述动作连杆的顶端安装有连杆触头,箱体上对应连杆触头设置有刻度槽,刻度槽上安装有两个可调触头,两个可调触头上分别有导线与操作控制电路连接,且两个可调触头依次设置在连杆触头的运动轨迹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重检测装置由设置在箱体与电热板之间的压敏电阻构成,压敏电阻上有导线与操作控制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物料入口的底部安装有弹性料口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给料套管的外侧垂直设置有外齿条,外齿条与升降电机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水软管经电磁阀与水源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料桶底部的物料出口上安装有供料闸板,供料闸板的一端设置有外齿条,外齿条与供料电机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前设定需要量米加水入锅煮饭的时间,自动实现定时、定量、加米、加水、煮饭和保温的全自动煮饭装置,利用简单的杠杆原理或压敏电阻的特性,由操作控制电路的程控芯片控制整个操作程序,定时升降给料套管,打开供料闸板定量输送米和配比适当水加入饭煲,导通电热板到最后完成煮饭保温功能。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饭煲1、饭煲盖2、操作控制电路3、弹性料口盖4、升降电机5、料桶6、供料电机7、供料闸板8、物料出口9、给料套管10、物料入口11、电磁阀12、供水软管13、支架14、箱体15、电热板16、压敏电阻17、支柱18、支柱座19、力点20、支点21、计量杠杆22、动作连杆23、刻度槽24、可调触头25、连杆触头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全自动煮饭装置,包括箱体15,支架14、料桶6、饭煲1、饭煲盖2和电热板16,饭煲盖2上设置有物料入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入口11的上方设置有给料套管10,给料套管10的另一端与料桶6底部的物料出口9连接,给料套管10上还连接有供水软管13,所述电热板16的底部设置有料重检测装置,所述料重检测装置上的控制元件经导线与操作控制电路3连接。所述的料重检测装置由支柱18、支柱座19、计量杠杆22、动作连杆23、连杆触头26、刻度槽25和可调触头25组成,电热板16底部均布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支柱18,电热板16下方的箱体15底座上对应各支柱18设置有支柱座19,各支柱18分别经压簧与支柱座19连接,所述电热板16底部的中心设置有力点20,箱体15底座上对应电热板16中心以外的区域设置有支点21,支点21上铰接有计量杠杆22,计量杠杆22的一端铰接在力点20上,计量杠杆22另一端与垂直布置的动作连杆23底端铰接,所述动作连杆23的顶端安装有连杆触头26,箱体15上对应连杆触头26设置有刻度槽24,刻度槽24上安装有两个可调触头25,两个可调触头25上分别有导线与操作控制电路3连接,且两个可调触头25依次设置在连杆触头26的运动轨迹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红良,未经戴红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4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脱发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横向旋流集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