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确输注汞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4671.5 | 申请日: | 200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857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池昌明;何年宏;胡新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市大明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395 | 分类号: | H01J9/395;H01J9/38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4010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确 输注汞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荧光灯制造过程中将汞齐输入灯管内的精确输注汞齐装置,属荧光灯制造的注汞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的荧光灯使用时间较长时,随着管壁温度生高,灯管内的汞气压会大大超过最佳值,而激发汞原子的发光效率也大大降低。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人们往往采用汞齐来代替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液汞,以控制灯管内汞蒸气压,以确保灯管在较高的温度下仍保持较高的光亮度。现有的荧光灯管都是采用将汞齐装于灯管的外接排气管内,排气后再注入灯管的方法;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汞齐注入外接排气管都是靠手工操作,其不足之处在于计量不准,工作效率低,且费时费力,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荧光灯制造过程中自动将汞齐精确计量注入灯管内,以解决现有靠手工操作注入汞齐计量不准,且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的精确输注汞齐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精确输注汞齐装置由底座,底盘,支撑螺栓,步进电机,传动齿轮,盛汞器安装仓,漏汞盘,盛汞器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装有底盘,底盘上方经支撑螺栓安装有盛汞器安装仓,底盘与盛汞器安装仓之间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一侧装有传动齿轮;盛汞器安装仓内装有盛汞器,盛汞器的下方装有漏汞盘。
所述的盛汞器为圆桶状,其上装有盛汞器盖,盛汞器底部周边间隔地制有漏汞孔。
所述的盛汞器经连接杆贯穿漏汞盘和盛汞器安装仓与传动齿轮连接。
所述的漏汞盘上制有接汞孔,其内装有漏汞管。
所述的盛汞器安装仓与底座安装面呈45°夹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时通过步进电机带动盛汞器在盛汞器安装仓内呈45°斜面转动,使得所要注的汞齐落入漏汞孔内,并在其转动到最高点时落入到接汞孔内,通过漏汞管后最终落入到荧光灯芯柱的排气管内。避免了现有因汞定量不准确而影响灯管质量,同时造成资源浪费和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只需将汞齐放入盛汞器内即可自动完成输注动作,避免了手工操作过程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精确输注汞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精确输注汞齐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底盘,3、支撑螺栓,4、步进电机,5、传动齿轮,6、盛汞器安装仓,7、漏汞盘,8、盛汞器,9、盛汞器盖,10、漏汞孔,11、接汞孔,12、漏汞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精确输注汞齐装置由底座1,底盘2,支撑螺栓3,步进电机4,传动齿轮5,盛汞器安装仓6,漏汞盘7,盛汞器8构成,底座1上固装有底盘2,底盘2的上方经支撑螺栓3安装有盛汞器安装仓6,底盘2与盛汞器安装仓6之间装有步进电机4,步进电机4的一侧装有传动齿轮5。
盛汞器安装仓6内装有盛汞器8,盛汞器8为圆桶状,其上装有盛汞器盖9,盛汞器8底部周边间隔地制有漏汞孔10。盛汞器8的下方装有漏汞盘7,漏汞盘7上制有接汞孔11,接汞孔11内装有漏汞管12。所述的盛汞器8经连接杆贯穿漏汞盘7和盛汞器安装仓6与传动齿轮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盛汞器安装仓6在安装时与底座1的安装面呈45°夹角,并使接汞孔11处于漏汞盘7的最高点。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前,首先打开盛汞器盖9,将汞齐置于盛汞器8内,因盛汞器安装仓6为倾斜状,盛汞器8内的汞齐会堆积在的盛汞器8的最低点。工作时,盛汞器8在步进电机4的带动下转动,在最低点时,汞齐依次落入到漏汞孔10内,并随着盛汞器8的转动而向最高点转动,当转动到最高点时,漏汞孔10与接汞孔11重合,汞齐进入接汞孔11并沿漏汞管12继续下落,最终进入到灯管芯柱的排气管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注汞过程中计量准确,避免了现有手工注汞所造成的计量不准,工作率低,且费时费力,无形中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适用于各种型号的荧光灯注汞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市大明灯业有限公司,未经荆州市大明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46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