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磁永磁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5348.X | 申请日: | 200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814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玉伟 |
主分类号: | H02K21/12 | 分类号: | H02K21/12;H02K1/27;H02K21/02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瞿 晖 |
地址: | 435000湖北省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电机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具体涉及的是聚磁永磁电机。
(二)背景技术:
现代电机正朝着小型、高速、高力矩、高效率、低噪声的方向发展。普通永磁电机中目前仍采用硅钢叠片制成的定子或转子,这一型式的电机电枢绕组为嵌入硅钢叠片槽中,受这一型式结构的制约,使电机效率不高,由于这种制约和永磁体对硅钢叠片自身的吸引作用,使强力永磁体的利用效果下降和电机的空载电耗上升,能效下降。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无硅钢,高效节能节材的聚磁永磁电机。
聚磁永磁电机,包括电机轴以及装在轴上的定子和转子,其所述定子的圆周面上加工有均布的凹腔;在凹腔内分别嵌入电枢绕组;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枢绕组是在工字型非导磁材料支架凹部从里至外依次由一层软磁性磁膜、一层漆包铜线交替层叠绕满构成;所述转子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扇形磁轭面,两相邻磁轭面之间为空心扇面,其中两两相邻磁轮面间的空心扇面即第一空心扇面面积是两相邻磁轭面间空心扇面即第二空心扇面面积的倍数;在相邻较近的两磁轭扇面及第二空心扇面上覆盖固定有N-S磁极的永磁体。
所述的软磁性磁膜由硅橡胶或绝缘橡胶与软磁性颗粒状物组成。
所述定子及电枢绕组支架均由铸铝合金制成。
所述转子的圆周边缘上加工有向内的折边,每个扇形磁轭面与第一空心扇面相邻的一侧边上缘亦加工有向磁轭面一边折进的折边。
所述的永磁体为钕铁硼永磁体。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电枢绕组的联接方式可以是分组串联或并联。当正弦交流电或方波交流电的正半波输入一组电枢绕组后,由于磁膜的分布特征和作用,使感应磁场聚集在电枢绕组与上下磁轭转子永磁体扇面磁极相对应端面方向,产生聚磁电磁铁效应。电枢绕组所产生的磁极与扇形永磁体磁极通过磁轭转子和电机轴将形成磁路,使相对应的同名磁极端相互推斥,而异名磁极端相互吸引并形成最短气隙闭合磁路,同时使磁轭转子产生一个扭矩,而朝相互吸引方向或最短气隙闭合磁路形成方向转动。转动位移正好是扇形面永磁体磁单极所占扇形面积的一半,即扇形永磁体半个扇形面所含弧长。当负半波输入另一组电枢绕组后同样产生上述效果,使磁轭转子又转动半个永磁体扇形面所含弧长。在两组相邻电枢绕组不断交替输入正负半波电,使定子中电枢绕组产生出类似旋转的感应磁场,此磁场磁极推斥着同名永磁体磁极和吸引着异名永磁体磁极周而复始,使磁轭转子产生朝一个方向转动的力矩,并在与此固定的电机轴端产生出扭矩并连续向一个方向旋转。改变正弦交流电或方波交流电的频率即可调节此聚磁电机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提出使永磁电机向着小型化、轻型化、无硅钢化、高效节能节材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枢绕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7是在图6中装入永磁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轴,2-定子,3-转子,4-凹腔,5-电枢绕组,6-工字型支架,7-磁膜,8-漆包铜线,9-扇形磁轭面,10-第一空心扇面,11-第二空心扇面,12-永磁体,13-折边。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玉伟,未经赵玉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53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