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吸引式疖、痈、痤疮微创治疗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5722.6 | 申请日: | 2009-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2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谢辉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辉晋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3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引 痤疮 治疗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对疖、痈、痤疮里的脓液进行穿刺、吸引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疖、痈的物理治疗主要以切开引流为主,但当疖痈发生于面部时,切开皮肤会留下疤痕,影响面部美观。而且当疖、痈及痤疮发生于面部的危险三角(鼻根至两侧口角的区域)时,若挤压患处,可导致颅内感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采用负压吸引原理而设计的穿刺、吸引器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不留疤痕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一个活塞和一个套筒,活塞位于套筒内,活塞与套筒构成一个腔。活塞上装有橡胶瓣,橡胶瓣使腔内的空气只能出,不能进。活塞上镶嵌一根穿刺针,对向套筒开口处。套筒一端有环形开口,开口处镶有橡胶环。套管另一端有一块固定隔板,固定隔板中间有圆孔。活塞连接的活塞杆穿过固定隔板的圆孔通向套筒外部,活塞杆上绕有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一端被固定隔板固定着,另一端被活塞杆上的定位凸起固定着。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穿刺针与吸引器相结合的结构。使用时,将套筒开口处的橡胶环对准患处,将活塞杆推向套筒最深处,穿刺针伸出开口处,完成穿刺。创口仅为针眼大小,不留疤痕。穿刺后,放开活塞杆,活塞杆在螺旋弹簧的作用下背向套筒开口开始运动,在橡胶瓣的作用下,套筒内形成负压,开始吸引脓液。皮肤脓腔内的压力逐渐降低,避免了挤压患处,降低了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此实用新型将穿刺与吸引在一个动作内完成,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1.橡胶环,2.负压腔,3.活塞,4.活塞杆,5.固定隔板,6.定位凸起,7.穿刺针,8.橡胶瓣,9.螺旋弹簧,10.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套筒(10)的环形开口处镶有橡胶环(1),套筒(10)的另一端装有固定隔板(5)。活塞(3)位于套筒(10)内,活塞(3)与套筒(10)构成一个负压腔(2)。活塞(3)上装有橡胶瓣(8),橡胶瓣(8)使负压腔(2)内的空气只能出,不能进。活塞(3)上还镶嵌一根穿刺针(7),对向套筒(10)开口处。固定隔板(5)中间有圆孔,活塞(3)连接的活塞杆(4)穿过固定隔板(5)的圆孔通向套筒外部。活塞杆(4)上绕有螺旋弹簧(9),螺旋弹簧(9)的一端被固定隔板(5)固定着,另一端被活塞杆(4)上的定位凸起(6)固定着。使用时,将套筒(10)开口处的橡胶环(1)对准患处,将活塞杆(4)推向套筒(10)最深处,此时由于橡胶瓣(8)的作用,负压腔(2)内的气压不变,穿刺针(7)伸出开口处,完成穿刺。放开活塞杆(4),活塞杆(4)在螺旋弹簧(9)的作用下背向套筒(10)开口开始运动,在橡胶瓣(8)的作用下,负压腔(2)内形成负压,开始吸引脓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辉晋,未经谢辉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5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