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6029.0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421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孙逸华;廖家华;余维新;曹传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88 | 分类号: | A61B5/0488;A61B5/053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微型 肌电图 诱发电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
背景技术
肌电图(EMG)是神经科临床上的一项重要的电生理检查,神经科临床常用它来区别疾病的病因和进行病变部位的定位,对于神经损伤的诊断,肌电图更有独特的价值,此外,肌电图还用于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追踪疾病的恢复过程及疗效。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 Response),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是至今仅反映心理-精神状态的唯一客观手段。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神经通路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状态。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就是集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查于一体的一种临床检测仪器,记录神经传导和肌肉在松弛及收缩时的生物电,检测周围神经和肌肉疾病;也可记录到与刺激相关的神经电位活动,判断神经通路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状态。但目前医院常用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大多数内部设置PC机,因此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过于庞大,其便携性较差,给床边检查,出诊携带等带来很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其内部用主板和从板的结构,来代替传统的PC机结构,不但具备了肌电测量和电刺激两种功能,同时体积变小、携带方便和经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通过记录电极和电刺激电极连接人体,包括一主板和与其相连的从板,所述从板还接有信号采集板和电刺激控制板,所述记录电极通过一开关装置与信号采集板相连,所述电刺激电极通过所述开关装置连接电刺激控制板,一阻抗测量电路连接在所述从板和开关装置之间,当所述开关装置处于阻抗测量电路状态时,阻抗测量电路对人体阻的抗进行测量;当所述开关装置处于信号采集状态时,信号采集板进行人体肌电信号采集;当开关装置处于电刺激状态时,电刺激板对人体进行电刺激。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其中:所述主板和从板都为ARM板,且两板之间通过SPI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其中:所述阻抗测量电路的内部电路通过记录电极或者电刺激电极对人体阻抗进行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其中:所述信号采集板通过记录电极进行人体肌电信号采集。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其中:所述电刺激板通过电刺激电极对人体进行电刺激。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其中:所述记录电极和电刺激电极均通过开关装置与阻抗测量电路相连,记录电极为四副,电刺激电极为一副。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其中:所述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还包括一个与所述主板相连的LED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其中:所述主板可通过RS232串口和USB口连接打印机。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其中:所述从板和信号采集板共同连接有肌电放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原理组成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信号采集板电路原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微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电刺激控制板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图3中的标记说明:ARM9主板1,SPI(串行通信接口)2,ARM7从板3,信号采集板4,记录电极5,电刺激控制板6,电刺激电极7,阻抗测量电路8,外部触发输入9,电刺激触发信号输出10,热敏打印机11,RS232串口12,从机USB13,主机USB14,蜂鸣器15,键盘16,LCD真彩屏17,开关装置18,肌电放大19,喇叭20,仪表放大器40,隔离放大器41,电源60,恒流调整管61,恒流采样电阻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0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