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电吸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6167.9 | 申请日: | 200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6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东运制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9/04 | 分类号: | B41F9/04;B41F13/187;B41F13/008;B41F33/14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3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静电吸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凹印打样过程中,由于卷材和油墨的摩擦,使表面产生了一定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因为同性相斥的原理,油墨吸附能力较差,出现丢漏白,即“毛点子”现象,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达不到所要求的印刷质量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提高墨点的转印率、消除墨点缺失、印刷无亮线、提高印刷质量的静电吸墨装置。
本实用新型静电吸墨装置,包括:转印装置的印制辊14和吸墨装置的压力辊6相接触。
转印装置,包括:车床架1,车床架1上装有丝杆2、滑杆3、支架4和控制箱16,丝杆2一头和车床架1一侧架体挡板上的电机5、减速机相连,丝杆2穿过两夹头座底部的反向螺纹孔和夹头座相连,夹头8、9分别装在两夹头座上,夹头8一头和电机7、减速机相连,滑杆3上装有摄像头10,支架4上装有监控仪11,摄像头10通过导线和监控仪11相连,印制辊14装在夹头8、9之间,车床架1可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上下移动。
转印装置的上下,左右,前后运动的结构和现在机床拖板的运动结构基本一样。
吸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装有压力辊6,压力辊6的轴一头和电机17、减速机相连,压力辊6外卷有一层铝膜12,铝膜12通过导线和静电放电器13相连。
压力辊6上开有槽,槽内装有两定位辊15。
主要技术参数
1)电源输入电压:220VAC,50Hz
静电棒输出:静电0~-15kVDC
静电消除棒输出:离子7kV,50Hz
功率:100W
2)面板自带功能:离子棒、静电棒起停控制
急停按钮
静电棒工作幅度调整(+,-)
3)环境温度:-10℃~50℃
4)空气湿度:0~60%,无水汽凝结
本实用新型静电吸墨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用静电放电器产生放电电流,电流通过压印辊上的薄铝导电层与油墨分子形成电场,从而使油墨电极化,朝着印刷材料的方向移动,以取得更好的油墨印刷效果。静电吸墨是利用一个高纯度直流电压,通过输出,传给卷有铝膜的压力辊表层,从而中和多余电荷,以实现印版凹坑油墨完全吸附至卷材上。
本实用新型静电吸墨装置的优点是:安装方便,使用简单,确保凹印制品绝不产生“漏白”,印刷出的产品墨量均匀,密度均匀,可长期保持良好的印刷效果,工作性能稳定;应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各种材质,如薄纸,白卡纸、铜版纸、雷射纸以及难以处理的各种胶膜,不仅可以应用于油性油墨,也可以在水性油墨上达到很好的效果;提高生产、延长寿命,加入静电吸墨装置,可以提高凹印机的加工速度而不影响印刷质量,而且由于有静电的吸附作用,减小了对静电压印辊的压力,提高了静电压印辊的使用寿命,同时达到了更好的除尘效果和安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静电吸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印制辊和压力辊相接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所示,一种静电吸墨装置,包括:转印装置的印制辊14和吸墨装置的压力辊6相接触。
转印装置,包括:车床架1,车床架1上装有丝杆2、滑杆3、支架4和控制箱16,丝杆2一头和车床架1一侧架体挡板上的电机5、减速机相连,丝杆2穿过两夹头座底部的反向螺纹孔和夹头座相连,夹头8、9分别装在两夹头座上,夹头8一头和电机7、减速机相连,滑杆3上装有摄像头10,支架4上装有监控仪11,摄像头10通过导线和监控仪11相连,印制辊14装在夹头8、9之间,车床架1可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上下移动。
吸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装有压力辊6,压力辊6的轴一头和电机17、减速机相连,压力辊6外卷有一层铝膜12,铝膜12通过导线和静电放电器13相连。
压力辊6上开有槽,槽内装有两定位辊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东运制版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东运制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1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