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零触发电容柜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7084.1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795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二亭;金猛;喻维;张玉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科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襄樊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帅 玲 |
地址: | 441057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发 电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态电容补偿设备,特别是电容投切装置为晶闸管组合的电容补偿柜。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力系统中存在电机等大量的感性用电设备,加上电力线路本身的阻抗和变压器的电磁交换,导致电力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无功负荷。这些无功负荷将降低系统的功率因数,增大线路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除了在各个变电所内进行无功功率集中补偿以外,在配电线路上进行动态的无功补偿是个重要的措施。传统的功率因数补偿器采用接触器作为开关投切电容器,对企业负荷进行补偿,但是这种方式投切时间不能控制,投切过程产生拉弧,多次动作后容易使结点粘连、烧毁,造成电容器死投在电网上,在夜间轻载情况下,迫使末端电压升高,烧毁用电设备,且在接触器频繁投切电容器过程中,时常引起较严重的电流涌流和操作过电压现象,严重影响了装置自身的使用寿命,另外机械触点动作速度慢,对冲击性负荷产生的无功功率不能有效补偿,不能解决这种负荷所带来的电压不稳定、闪烁变化、系统网损和降低变压器带载容量等问题。因此,采用接触器式补偿无法满足化工等行业对补偿装置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容柜采用接触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零触发电容柜,改用晶闸管代替接触器,以过零触发的方式控制其通断,实现电容器组的无过渡投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三相电源与晶闸管组合电路连接,电容组通过电抗组与晶闸管组合电路相连;晶闸管组合电路由反并联晶闸管芯片和过零触发电路组成,过零触发电路对晶闸管芯片进行通断控制。根据用电负荷的变化,晶闸管组适时通断,从而控制电容组的投入,进行补偿,从而减低大量无功电流,使线路电能损耗降到最低程度,提供一个高质电力源;采用晶闸管组合电路代替过时的接触器,通过过零触发电路对晶闸管组合的适时触发,使晶闸管组合频繁通断,从而控制电抗组和电容组的投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传统功率因数补偿器采用接触器投切电容器的弊端和不足,不会产生误触发,不产生过渡过程,实现了真正的过零投切,从而实现无冲击、无涌流、无过渡投切,最大限度延长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气原理简图;
图2是图1的晶闸管组合电路1的电路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动态无功补偿采用晶闸管组合电路1投切电容器,晶闸管组合电路1与电抗组2连接,电抗组2与三角连接式电容组3连接,通过晶闸管组合电路1的适时触发,实现晶闸管的频繁通断,从而控制电容器3的投切。
如图2所示,晶闸管组合电路1由二个反并联晶闸管芯片5和一个过零触发电路4组成,并混合集成在同一个绝缘树脂外壳内,形成输入。当输入端施加触发信号后,其主电路即呈导通状态,而无触发信号时,即呈阻断状态。一般厂家采用脉冲变压器的触发方式,以模拟信号触发,干扰信号通过脉冲变压器反馈,无法保证过零触发,容易导致触发不准确,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过零投切,补偿器不能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选择可控硅端压为零的时候投切电容器,不会产生误触发,实现了真正的过零投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科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中科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70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砂轮/多砂轮磨头
- 下一篇:多用途矿用钻头修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