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保护地网的防腐降阻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7216.0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6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辉;余丽娜;唐程;徐霞;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保护 防腐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接地防腐与降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防腐功能的接地降阻模块,主要应用于变电站地网和杆塔接地装置,起到防止地网材料腐蚀和降低接地电阻的作用。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各种地网防腐装置已得到广泛使用,如:美国等国用耐腐蚀材料如铜代替钢材,用于地网系统中作接地体,虽然提高地网寿命1~2倍,但却增加投资成本5~6倍;地网防腐采用热镀锌钢材,锌与钢铁之间发生扩散形成锌铁合金层,为冶金结合,比一般涂料结合更牢固,暴露在大气环境中的锌层数十年不会脱落,缺点是镀锌层在接触空气和水时,可产生轻微的电化学腐蚀,在工业污染区和沿海地区,镀锌层的耐用年限很短;涂刷防腐涂料的机理是将接地网金属与土壤介质通过涂料隔离,但不影响接地网向土壤介质中排流,涂刷的防腐涂料具备对酸、碱、盐的抗腐蚀性,但由于这种技术对涂料的导电性能和理化性能要求较高,难以在大规模的新建接地网和使用多年的老接地网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主要用于地网防腐保护、降阻能力好、使用寿命长、稳定和施工维护成本低的防腐降阻模块。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防腐降阻模块,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馈电连接棒、导电模块本体和防腐电极三部分组成,馈电连接棒引线连接端呈L形结构,导电模块本体呈圆柱形或长方形,防腐电极呈球缺形结构,棒芯穿过导电模块本体并与防腐电极连接,防腐电极与馈电连接棒和导电模块本体用螺栓连接,所述导电模块本体表面均匀布满一道道凹槽,这种大量凹槽大大增大了导电模块本体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散流面积,进而降低了接触电阻。
所述导电模块本体两侧设有2~4个微孔,以及防腐电极顶端设有1个微孔,这种微孔增强了该实用新型的吸水性和渗水性,使降阻效果保持相对稳定。
所述防腐电极采用活泼金属Mg、Zn合金材料,与地网连接后提供阴极保护电流,使地网材料免受腐蚀,从而适用于低土壤电阻率、腐蚀严重的地区,如沿海、盐碱地等,延长了使用寿命,保证了其安全运行,同时大大降低了施工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防腐电极采用活性金属成分制成,起到牺牲阳极的保护作用。在被保护地网金属与牺牲阳极所形成的大地电池中,牺牲阳极为阳极,其电位负于被保护金属体的电位,,被保护地网金属为阴极,这样,阳极金属被腐蚀消耗,从而保护了地网金属不受腐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
首先,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地网防腐和降阻功效,施工方便,大大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其次,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使用寿命可达20年;最后,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长期保持水分并逐渐释放,使降阻效果保持相对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降阻机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馈电连接棒
2-导电模块本体
3-防腐电极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可以进行垂直埋置或水平埋置,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8米,对于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或深层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区可适当深埋(高寒地区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
2)在土壤电阻率<100Ω·m条件下,防腐效果更为优良。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500Ω·m以上),应采取其他降阻措施配合使用;
3)连接线要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防腐导电涂料、导电水泥、降阻剂等。也可直接用防腐蚀材料(铜、铜包钢、硒土材料等)以保证连接线的使用年限与模块使用年限一致;
4)埋置时应注入充足的水分,让模块与土壤充分吸湿,以保证模块尽快达到最佳效果;
5)导电接地模块的极芯互相连接或与地线连接时,应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不允许虚焊、漏焊,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7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