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层析成像基桩声波透射法现场检测控制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7482.3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4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胡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析 成像 声波 透射 现场 检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基于层析成像(CT)技术的声波透射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层析成像基桩声波透射法现场检测控制的装置。
背景技术
声波透射法检测基桩完整性:
应用岩土工程中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基桩的完整性,要在灌注混凝土前,在基桩的钢筋笼上预先放置多根相互平行的声测管,声测管管长与桩的长度(钢筋笼的长度)一致,桩体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声测管均被埋入基桩桩体,任意一根声测管与其余的任意一根声测管之间构成一个从桩底到桩顶的检测剖面。检测某个剖面时,将构成此剖面的两根声测管中的一根声测管作为发射声测管,另一根声测管作为接收声测管,自桩底到桩顶在发射声测管和接收声测管内预设多个发射测点和多个接收测点,在发射测点放置发射传感器,在接收测点放置接收传感器,发射传感器发射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声波,通过对接收传感器接收到的声波的形态分析可以检测由发射测点至接收测点连线的临近区域内的混凝土质量。
定义发射测点和接收测点:对于构成检测剖面的两根声测管,放置发射传感器的声测管称为发射声测管,放置接收传感器的声测管称为接收声测管;由桩底至桩顶(测点布置亦可由桩顶至桩底),按预先指定的检测测点间距,等间距的布置发射声测管内的发射测点和接收声测管内的接收测点,共有M个发射测点和M个接收测点,M个发射测点位置为H1(1)、......、H1(M),M个接收测点位置为H2(1)、......、H2(M),第1个发射测点位置H1(1)和第1个接收测点位置H2(1)在桩底,第M个发射测点位置H1(M)和第M个接收测点位置H2(M)在桩顶。
定义检测连线:在发射声测管内的某发射测点放置发射传感器,在接收声测管内的某接收测点放置接收传感器,发射传感器发射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到的声波对应一个发射测点和一个接收测点,由发射测点到接收测点之间的连线称为检测连线。接收传感器接收到的声波的形态与检测连线临近区域内的混凝土质量有关,这种检测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检测连线临近区域内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可将这种检测过程简称为对该检测连线进行检测。假定发射测点位置为H1(i),接收测点位置为H2(j),对应的检测连线记作H1(i)--H2(j),H1(i)--H2(j)的倾斜程度定义为i-j,若i-j=0,表明检测连线为水平线,i-j的绝对值越大表明检测连线的倾斜度越高。
定义检测扇形区间和检测扇形区间高度:为叙述方便设N为奇数,N=2*J+1,除基桩底部的J个发射测点和基桩顶部的J个发射测点,任意一个发射声测管内的发射测点对应接收声测管内的N个测点,即第i个(J+1≤i≤M-J)发射测点位置H1(i)对应接收声测管内的N个接收测点位置H2(i-J)、......、H2(i)、......、H2(i+J),形成N条检测连线,这N条检测连线交汇在第i个发射测点位置H1(i),构成一个检测扇形区间,称为以第i个发射测点位置H1(i)为发射顶点的检测扇形区间,该检测扇形区间高度为(N-1)*测点间距,该检测扇形区间的起始接收测点为H2(i-J),该检测扇形区间的终止接收测点为H2(i+J).检测中将对这N条检测连线进行检测,即在第i个发射测点位置H1(i)发射声波,分别在接收声测管内的N个接收测点位置H2(i-J)、......、H2(i)、......、H2(i+J)接收声波,这种对构成检测扇形区间的N条检测连线进行检测的过程简称为对检测扇形区间进行检测.就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完整性而言,由于施工中基本可以保证声测管是相互平行的,检测剖面基本可以认定为矩形,发射测点H1(i)到接收测点H2(i)的检测连线H1(i)--H2(i)是基本水平的,并且是最短的,不妨称之为水平检测连线,其他检测连线H1(i)--H2(i-1)和H1(i)--H2(i+1)、H1(i)--H2(i-2)和H1(i)--H2(i+2)、......、H1(i)--H2(i-J+1)和H1(i)--H2(i+J-1)、H1(i)至H2(i-J)和H1(i)至H2(i+J)均为倾斜的,且这些检测连线的倾斜程度随着接受测点偏离发射测点的深度位置H2(i)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74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