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防水板与混凝土初期支护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8063.1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0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锋;刘谭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5/50 | 分类号: | E21D15/5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1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防水 混凝土 初期 支护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涉及铁路、公路、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的防水板,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防水板与混凝土初期支护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铁路、公路、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中,隧道的衬砌大多采用的方法是,先在隧道的墙面上喷一层厚5到20厘米的混凝土进行初期支护,安装排水盲管引排水到排水沟,然后安装防水板,最后模筑30到50厘米的混凝土;为了防止水从隧道表面渗出采用的防水措施有,安装排水盲管引排水到排水沟,模筑30到50厘米的混凝土。
排水板通常是用塑料做成的,其主要作用隔断地下水和混凝土衬砌之间通路。通常防水板的施工方法为采用水泥钉把防水板直接钉在隧道墙面上,这样导致水从钉子眼露出,严重的影响防水板的防水效果,后来经过改进,先在隧道墙面上钉钉子,再把防水板拴在钉子,这样虽然钉子没有直接钉在防水板上,但突出的钉子头仍然可能刺破防水板造成防水失败,影响使用效果,还原为在平面的防水板上做挤绳子的鼻子比较费时,总体施工工艺比较麻烦,应用效果比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水板与混凝土初期支护连接结构,该隧道防水板与混凝土初期支护连接结构利用带胶的将混凝土初期支护与防水板粘接,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施工后,完全没有漏水现象发生,可提高施工效率一到两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发明目的的;
一种隧道防水板与混凝土初期支护连接结构,包括隧道墙壁混凝土支护层、防水板及胶体,所述的连接结构在隧道墙壁混凝土支护层设置防水板连接线,所述的连接线粘接有胶体,所述的两块防水板连接处各压胶体宽度为4~8厘米。
所述的隧道防水板与混凝土初期支护连接结构,胶体的宽度8~16厘米。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该隧道防水板与混凝土初期支护连接结构利用双面带胶的特殊胶带将混凝土初期支护与防水板粘接,作业中把胶带贴到隧道墙面上,再揭掉另外一面的保护薄膜纸,把防水板粘到胶带上的技术方案,改用本实用新型施工后,完全没有漏水现象发生,可提高施工效率一到两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隧道与防水板结构图;
图2是胶带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在图中,1、隧道墙壁混凝土支护层;2、防水板;3、防护膜;4、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
在图1、2、3中,一种隧道防水板与混凝土初期支护连接结构,包括隧道墙壁混凝土支护层1、防水板3及胶体4,所述的连接结构在隧道墙壁混凝土支护层1设置防水板2连接线,所述的连接线粘接有胶体4,所述的两块防水板2连接处各压胶体4宽度为4~8厘米;胶体4的宽度8~16厘米。
使用时
作业中把胶体4贴到隧道墙面上的隧道墙壁混凝土支护层1上,揭掉胶体4另外一面的保护防护膜3,把防水板2粘到胶体4上便可,使用本实用新型施工后,完全没有漏水现象发生,可提高施工效率一到两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8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