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冷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8490.X | 申请日: | 200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074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戈;曹新立;谢枫;刘北川;曾瑜东;卓伟杰;高扬;范乃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0 | 分类号: | B60K11/00;B60K11/04;B60K11/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浩 |
地址: | 450016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冷却器,特别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用组合冷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发动机用组合冷却器由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组成,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串联组合在一起,即,进气中冷器设置在水冷散热器的迎风面的正前方,并通过联结件将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串联成为一体。工作时,冷风首先经过进气中冷器,对其冷却后,再通过水冷散热器;这样,经过水冷散热器的气体已经从进气中冷器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这就使得气体对水冷散热器的降温效果减弱,在保证散热效果的情况下必须将水冷散热器做的比较大,从而使整个冷却器结构尺寸大、安装结构复杂、质量重,同时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一前一后导致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维护保养不方便、且通过风阻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冷却器,用以解决现有组合冷却器机构尺寸大、维修不便及通过风阻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冷却器,包括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所述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通过安装框架安装在一起,水冷散热器的迎风面和进气中冷器的迎风面并排设置且朝向同一迎风方向。
所述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固定安装于安装框架内。
所述安装框架由四周的侧板围合而成。
上述方案的组合冷却器,其水冷散热器的迎风面和进气中冷器的迎风面并排设置且朝向同一迎风方向,这样,工作时冷气体可以同时带走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的热量,较串联组合冷却器散热效果好,降温效率高。由于水冷散热器的迎风面和进气中冷器的迎风面并排设置提高了散热效果,则在满足散热要求的前提下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体积有所减小、重量有所降低且结构简单、通过风阻小。另外,水冷散热器和进气中冷器并排设置方便于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冷却器,包括水冷散热器6和进气中冷器5,水冷散热器6和进气中冷器5并排安装于安装框架内,其中水冷散热器6的迎风面和进气中冷器5的迎风面并排设置且朝向同一迎风方向(图2中的标记A为进风方向),安装框架不遮挡水冷散热器6的迎风面和进气中冷器5的迎风面。这样可以保证水冷散热器6和进气中冷器5可以同时接触到环境中的冷空气,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另外,由于散热效果的提高,可以减小水冷散热器6和进气中冷器5的体积,降低了整个冷却器的重量,同时还减小了通过风阻,也便于日后的维护保养。其中,安装框架由上连接板3、左侧板1、下连接板4和右侧板2四侧板首尾依次固连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84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轮胎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