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环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9387.7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947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连国;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连国 |
主分类号: | B02C13/26 | 分类号: | B02C13/26;B02C13/28;B02C13/28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华德明;王 波 |
地址: | 221007江苏省徐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环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物料粉碎作业的磨,具体的说是一种中环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通过销轴套装着环锤的环锤式破碎机,物料只能环转子圆周一侧并下落至篦板底部过程中受到粉碎作业,其缺点是物料在腔体内不能环转子圆周受到充分的粉碎,存在着粉碎几率小、效率低;而立式钢球磨为一个转盘,转盘在旋转过程中,物料落到转盘中心区域并沿转盘做径向运动时,受到设在转盘之上的钢球的挤压而粉碎,其缺点也是物料受粉碎不充分,几率少,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充分粉碎物料、粉碎效率高的中环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主轴和筒体分别与主轴传动装置和筒体传动装置连接,在主轴上连接有转子,在转子上连接有活动耐磨体;筒体内设有导料装置,导料装置上有耐磨环形道,导料装置的耐磨环形道与活动耐磨体相对应,在筒体的二侧分别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的导料装置包括有耐磨件和导料叶片,耐磨件连接在筒体内壁,在耐磨件上有耐磨环形道;导料叶片位于耐磨环形道的侧边。
所述的活动耐磨体为环锤装置,或者为钢球装置;或者为钢球装置和环锤装置的组合。
所述的环锤装置是环锤通过销轴与转子相连接,环锤内孔与销轴为间隙配合;所述的钢球装置是由钢球、弹簧、导向轴和钢球支架组成,钢球支架的一端有一钢球凹,钢球位于钢球支架的钢球凹内,钢球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导向轴,弹簧套接在导向轴上,导向轴的另一端与转子连接;或者所述的钢球装置由钢球、液压缸、钢球支架构成,液压缸的一端与转子相连接,另一端与钢球支架连接,钢球支架的另一端有一钢球凹,钢球位于钢球支架的钢球凹内。
所述的导料叶片为倾斜的叶片,导料叶片与轴向倾斜成α角,α角为0<α1<90°、或者为-90°<α2<0°;导料叶片采用α1的倾斜角、或者α2倾斜角;或者为α1与α2的二种倾斜角。
所述的主轴上配置有风叶。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主轴和筒体在各自的传动装置驱动下作相向转动或者作同向转动,物料进入筒体的腔体内,物料在筒体内的耐磨件上处在不低于超临界转速下,使物料有序分布在筒体导料装置的耐磨环形道上,受到在主轴驱动下的活动耐磨体的粉碎作业,同时由于导料叶片可以做成正向、也可以反向、或者正、反向组合,物料在导料装置的导料叶片作用下,物料能够在导料装置上做任意设定的轴向运动,即物料作正向运动、反向运动、或者正、反向组合运动,将物料从一个耐磨环形道导到另一个耐磨环形道,物料受到充分地粉碎,根据工艺的要求或者工艺需要,在筒体内可设计多个耐磨环形道,每一个耐磨环形道按梯次粉碎物料,粉碎合格的物料可以直接通过导料装置排出筒体的腔体;也可以通过风力作用排出筒体的腔体;也可以通过溢流出筒体腔体,真正实现中环磨所粉碎的物料要什么细度就能粉碎到什么细度,作为细碎用可以粉碎到毫米级或者毫米级以下,作为超细碎可以将物料粉碎到几十目、几百目,作为超细粉碎可以将物料粉碎到上千目的细度。能充分粉碎物料、粉碎效率高,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优点:充分有效的粉碎,满足不同工艺要求,能按照物料细度要求进行定量设计设备,适用粉碎范围广,粉碎效率高,节能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锤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球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进料口;2、出料口;3、筒体;4、主轴;41、键;5、转子;6、耐磨件;61、导料叶片;7、活动耐磨体;71、环锤;72、钢球;721、导向轴;722、弹簧;723、钢球支架;8、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主轴4和筒体3分别与主轴传动装置和筒体传动装置连接,在主轴4上连接有转子5,在转子5上连接有活动耐磨体7;筒体内设有导料装置,导料装置上有耐磨环形道,导料装置的耐磨环形道与活动耐磨体相对应,在筒体的二侧分别有进料口1和出料口2。
所述的导料装置包括有耐磨件和导料叶片61,耐磨件6连接在筒体内壁,在耐磨件上有耐磨环形道;导料叶片61位于耐磨环形道的侧边。
所述的活动耐磨体为环锤装置。
所述的环锤装置是环锤通过销轴8与转子5相连接,环锤内孔与销轴8为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连国,未经杨连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9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数码汽车防盗器
- 下一篇:紧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