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压型气管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9586.8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987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玉灿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增欣 |
地址: | 450052河南省郑州市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压型 气管 导管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导管,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压型气管导管。
二、背景技术:
现有呼吸机是在病人的气管内插入一根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前端有一个高容低压套囊,采用注射器通过人工注射的方法使高容低压套囊充气压迫病人的气管壁,避免气道内气体从导管与气管壁之间溢出以及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气管导管末端连接呼吸机的Y型接口,这样呼吸机给病人通过送气管送气,使病人作被动呼吸气动作。这种充气方法的缺陷是:无法准确知道套囊压力的大小,只能靠每个操作人员的手感来判断,准确性差,当注入空气少时,套囊的压力不够,气管内气体会从导管外侧泄漏到体外,引起潮气量不够或麻醉气体泄漏或呕吐物、血液或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等现象,当注入空气多时,套囊的压力会增加,当套囊压力超过25mmHg时就会压迫气管壁的毛细血管微小动脉阻碍供血,引起组织缺血,同样也会压迫微循环的静脉回流和组织淋巴液回流,引起受压迫组织的瘀血水肿,血液同样不能循环,局部受压组织仍会坏死。更有甚者:压力过大超过32mmHg,会使气管壁坏死、糜烂、大出血或穿孔,危机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准确控制套囊压力且成本较低的控压型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控压型气管导管,含有导气管和注气管,所述导气管插入端外壁上设置有套囊,该套囊与所述注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套囊与测压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测压管的另一端与气压表连接。
所述导气管、注气管、测压管的插入端为一管三孔式一体化结构,便于从人体气管中插拔。所述气压表的刻度精确到毫米汞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应用压力表的精确指示,对套囊进行有效安全的充气,能够达到很好的机械通气,并且不会危机患者的身体健康。
2、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可以采用一管三孔的结构形式,中心孔作为导管,两侧孔测压孔和进气孔,整体浇注而成,便于制作。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能够和各种呼吸机配套使用,销售市场广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控压型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中,控压型气管导管含有导气管2和注气管6,导气管2插入端外壁上设置有套囊1,该套囊1与注气管6的一端连通,套囊1与测压管3的一端连接,测压管3的另一端与气压表4连接。
导气管2、注气管6、测压管3的插入端为一管三孔式一体化结构,整体浇注而成。气压表4的刻度精确到毫米汞柱。
使用时,气管2和套囊1插入人体气管内,达到一定深度后,从注气管6向套囊1中注入气体,气压表4能够随时显示套囊1内气体的压力,根据气体压力的变化,随时进行注入气体和停止注入气体,减少和避免人体气管受到伤害。导气管2的另一端通过接头5与呼吸机连通,气管导管固定后,启动呼吸机,即可实现机械通气。
改变气压表的种类和精度、改变导气管和注气管及测压管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改变导气管和注气管及测压管相互固定形式能够组成多个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一一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玉灿,未经徐玉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95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