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波脱蜡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9756.2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207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新林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8030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脱蜡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模精密铸造生产设备,具体是应用于熔模脱除工序使用的微波脱蜡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熔模铸造生产中都采用高压0.8Mpa蒸汽脱除型壳内的蜡模,蒸汽源为燃油锅炉或电热锅炉,蒸汽脱完蜡后排空。为了脱蜡时模壳不开裂,通常需要先把脱蜡釜预热到150℃才可以工作,这样必然消耗大量能量。而脱蜡釜内温度很高装入模壳后如不快速升压到0.4Mpa以上时模壳会因蜡模的升温膨胀而开裂,影响铸件品质。通常工艺要求模壳装入后14秒钟内达到0.4Mpa,这中间有关闭釜门,打开蒸汽阀,充汽加压三个过程,时间十分紧凑。因而很多工厂也都经常发生胀裂模壳现象。蒸汽在脱蜡釜内加热模壳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冷凝水,这些水混入蜡液中。为了除去这些水,还需要在除水桶中高温绞拌十多小时,才能达到回用要求,因而又消耗了大量电能。本体废气的排出和热源锅炉废气的排出均会造成大气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原蒸汽脱蜡易产生裂壳、蜡液含水量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量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微波脱蜡炉。其炉门结构活动装置在炉体25内上端的炉膛26的前面,脱蜡机构设置在炉膛26内,联锁控制机构设置在炉膛26上,电子控制机构设置在炉体25右上部,贮气包12上端装有压力继电器11,且装置在炉体25右内下部,屏蔽微波圆锥形接口27设置在排汽管22下部,且和炉膛26相通。由于实用新型将模壳放置于密闭的金属炉膛内,利用磁控管产生电磁波并在非金属内传导,并使分子交替重排而产生热能,从而将炉膛内的陶瓷模壳温度快速加热,使内部的蜡模熔化排出,达到脱蜡目的。经实验证明,微波脱蜡炉膛温度低,装入的模壳没有开裂现象。微波加热速度快、几乎没有蒸汽冷凝水,解决了蒸汽脱蜡易产生裂壳、蜡液含水量大等问题。脱除同样数量的模壳所用的电能消耗比电热蒸汽脱蜡节约60%以上,比燃油蒸汽脱蜡节约费用70%以上,不需对模壳以外的东西加热,能量利用率高,不用排放大量尾气,无任何污染,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俯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炉门结构活动装置在炉体25内上端的炉膛26的前面,脱蜡机构设置在炉膛26内,联锁控制机构设置在炉膛26上,电子控制机构设置在炉体25右上部,贮气包12上端装有压力继电器11,且装置在炉体25右内下部,屏蔽微波圆锥形接口27设置在排汽管22下部,且和炉膛26相通。
如图1、图2、图3所示,联锁控制机构的联锁杆20为一勾形件,其头部压紧装置在支架17上的微动开关18上,且和设置在炉膛26右侧的磁控管8及波导管9连接。
如图1、图2、图3所示,脱蜡机构的贮蜡槽3为夹层结构,用铝板焊接,其壁与炉膛26焊接成一体,其夹层内空间加入导热油4及电热管,电磁阀10、球阀5和气力仓6上部连接,输蜡管7连接在气力仓6左下端,模壳1摆放在脱蜡车2上,且活动置于炉膛26内。
如图1、图2、图3所示,电子控制机构是在炉体25面板上装有数显或指针功率表19,控制面板24设置在炉体25前侧面右上端,指示灯23设置在炉体25左上角。
如图1、图2、图3所示,炉门结构由炉门13通过装置在门铰14上的弹簧15和销轴16与炉体25活动连接,手柄21设置在炉门13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新林,未经陈新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97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