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泄露氯气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0035.3 | 申请日: | 200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942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清;杨丽娟;李太平;李爱国;李翠娥;马丽娜;王正勇;韩战芬;王有忠;葛高峰;谢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68 | 分类号: | B01D53/6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5465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露 氯气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尤其是泄露氯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氯库、用氯单位对液氯的小剂量泄漏有较好的处理方案,但对液氯储存装置发生持续泄漏的处理方法却不够理想,例如液氯钢瓶的泄露,采取的是将钢瓶直接滚入碱液吸收池中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有三大弊端:一是泄漏钢瓶进入碱液池后,液氯和碱液剧烈反应会导致大量的氯气挥发,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人员中毒;二是液氯和碱液剧烈反应释放出的大量热量,导致碱液温度升高,加剧液氯的气化,气化又加剧泄漏,从而引发更大的安全隐患;三是泄漏钢瓶滚入碱液池后,则无法对钢瓶实施堵漏工作,瓶内剩余的氯就白白被反应掉了,无法利用,并且会造成钢瓶的严重腐蚀,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很大。目前还有一些氯气吸收装置,吸收效果不错,但设备复杂,使用成本过高,不适宜用作泄露氯气的吸收装置。例如:我国公开的,申请号为95224496.9的实用新型专利,设备过于复杂,对使条件要求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简便的泄露氯气吸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泄露氯气吸收装置,主要由顺次连接的吸收器、反应器和碱液池组成,反应器包括喷淋泵和喷淋塔,喷淋泵和喷淋塔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吸收器包括风机和吸收罩,风机和吸收罩固定连接。
进一步,吸收器由风机和吸收罩通过弹性软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喷淋塔内设置有塔体填料。
进一步,吸收罩的形状为漏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所述的泄露氯气吸收装置,其突出特点在于吸收器的使用。该吸收器包括风机和吸收罩,吸收罩材质为高分子材料,在受力后会发生弹性形变;风机和吸收罩通过一根弹性软管固定连接。当氯气或者液氯的储存装置发生泄漏时,开启风机,将吸收罩罩在距离漏点的上方不远处,由于吸收罩呈漏斗形,泄漏出来的氯气被风机吸收,并由下而上吹入到喷淋塔里,喷淋塔里由上而下喷射碱液,碱液同氯气在喷淋塔里反应而被消耗掉,避免氯气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该装置占用场地面积小,设备简单,操作便捷易行,它可以在氯气发生泄漏后的最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不仅最大限度的减轻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为事故排除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尽快查找漏点进行堵漏,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泄露氯气吸收装置,主要由顺次连接的吸收器、反应器和碱液池1组成,反应器包括喷淋泵2和喷淋塔3,喷淋泵2和喷淋塔3固定连接,其中,吸收器包括风机4和吸收罩6,风机4和吸收罩6通过弹性软管5固定连接,吸收罩6呈漏斗形,在受力后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喷淋塔内设置有塔体填料7。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吸收器是所述吸收装置的突出特点,吸收器由风机4和吸收罩6通过弹性软管5固定连接,吸收罩6呈漏斗形,开口处的直径为10-30cm,在受力后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当氯气或者液氯的储存装置发生泄漏时,开启风机4,将吸收罩6罩在距离漏点的上方5-15cm处,由于吸收罩6呈漏斗形,直径比较大,泄漏出来的氯气被风机4吸收,并由下而上吹入到喷淋塔3里,喷淋塔3里由上而下喷射雾状的碱液,碱液同氯气在喷淋塔3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避免氯气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所述弹性软管5的材质为镀铬不锈钢弹性螺纹管,管径为1-3cm。这种材质的管子耐腐蚀性强,弹性好,在吸收罩6移动的过程中,弹性软管5能随着吸收罩6移动,并能够承受适度的拉力。
所述喷淋塔3内设置有塔体填料7,其材料采用拉西环,填料方式为散装填料的方式,高度设置为30-40cm。喷淋塔3上端敞口,距离开口50cm处有喷淋管道进口,塔体底部连接吸收液排出管道,距离底部30cm处连接风机4。塔体填料7可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和反应时间,氯气被碱液反应吸收,反应后的碱液通过塔体下部的吸收液排放管道回流入碱液池1,带走反应释放的大量热量,有利于后续吸收的进行。塔体填料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为多层,每层塔体填料之间有一定得间隙,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层的塔体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0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螺旋高压喷射注浆搅拌成桩装置
- 下一篇:螺旋喷淋式酸雾吸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