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直流风扇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0263.0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1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岳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建民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家用散热风扇的一种新的设计形式。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扇头部、电路板等多采用螺丝固定,无形中加大了成本,浪费了资源;
风扇头部定向方式虽五花八门,但多因结构复杂而成本较高。
这些设计对于大型较昂贵的家电无可厚非,但对于对成本很敏感的小家电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消耗,使小家电难以从原材料、生产工序等方面降低成本,占据市场优势。
鉴于本风扇的体积小、注塑壳体设计灵活的特点,我们设想将电路固定、扇体固定等直接在壳体上通过扣合的方式实现,以达到节省既原材料,又便于加工的目的。
风扇壳体采用弯支架支撑,这样既实现了支架的功能,也解决了风扇改变风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的风扇多为大型设计,其用料繁复,加工复杂,为了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节省成本,本实用新型利用直流风扇体积较小、注塑方便的特点,在电路板固定方式、风扇头部定向方式、风扇支撑方式等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
本实用新型分直流风扇主体、电路、壳体及支架四部分:
风扇各部件通过与壳体的直接嵌合实现固定:控制板通过自身的孔与前后壳的桩体嵌合实现固定;电源板通过前后壳上的槽和楔固定;风扇的风扇扇体的固定孔通过与壳体上相应的桩体扣合实现固定;风扇的弯形支架头部通过与壳体上的正五边形孔嵌合实现支撑和变换角度。
本设计充分利用了风扇壳体扁平的特性,将电源电路、控制电路、风扇电机等部件通过卡位嵌合的方式直接固定在壳体上,支撑方法通过新颖的弯支架方式实现了风扇仰角的调整,使风扇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原料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设计前壳的内部示意图;
附图2是本设计后壳的内部示意图;
附图3是本设计整体组装后的剖面图,从左至右分别是风扇固定的剖面示意图、控制板固定的剖面示意图、电源板固定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4是本设计中使用的无刷直流风扇示意图;
附图5是本设计中电源板的示意图;
附图6是本设计中控制板的示意图;
附图7是本设计支架固定孔在后壳中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8是本设计支架示意图;
附图9是本设计支架前端正五边形截面示意图;
附图10是本设计支架插入壳体时的剖视图;
附图11是本设计支架插入支架孔五个角度之一时的示意图;
附图12是本设计支架插入支架孔五个角度之一时的使用效果图;
附图13是本设计支架插入支架孔五个角度之二时的示意图;
附图14是本设计支架插入支架孔五个角度之二时的使用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讲一下本设计的具体实现方式:
电源板采用前后壳体中设计固定槽的方式固定:在前后壳内侧各加两条楔状突起,突起的中部形成一个槽,电源板直接嵌在前后壳夹起的槽内;在前壳突起的末端有一槽形柱,作为一个防电路板翻倒的装置,便于组装操作;前壳上的槽中部加一楔状突起,电源板上相应位置有一个凹槽,壳体的突起与电源板的凹槽相嵌合,实现电路板的横向定位。
控制板通过板上的固定孔与前后壳上的桩体配合实现固定:控制板上有四个固定孔,前后壳内侧相应位置各有四个桩体,前壳的桩体插入固定孔内,且从前面顶住控制板,后壳的桩体从后面顶住控制板,从而使控制板实现固定。
无刷直流风扇扇体采用在壳体设置固定桩实现固定:在前后壳的风扇相应位置各作四个桩,桩体通过与风扇自身的固定孔扣合实现风扇的固定。
风扇的壳体采用一弯支架支撑:支架头部是正五边形,壳体后边有一正五边形的孔,支架可以五个角度插入壳体的孔内,不同的角度可以使风扇与地平面形成不同的仰角,方便使用者调整风扇风向。
壳体和支架采用塑料注塑成型,风扇固定孔、电路板固定槽或桩、支架固定孔等与壳体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建民,未经岳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02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