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运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1529.3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宫愿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B65D85/8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6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部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工艺装备,特别是一种可用于高压断路器板式接线座生产中的转运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高压断路器板式接线座的制造需要多道工序,如喷漆、去毛刺、镀银、清洗、烘干等,从其加工到零件成品,再到总装,其存放和传递的次数相当多。目前常用的办法是:存放时,把多个板式接线座放在底排上,由于板式接线座外形不规则,为了防止其上的零部件密封面被磕碰、划伤,需将其间隔一定的距离放置,所以占地面积较大;传递时,用叉车直接叉起底排进行运输,由于传递时不能堆码,使得运量较少,且在运输过程中零部件容易发生磕碰,也极易造成报废,不便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运架,以便于高压断路器板式接线座的存放和传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运架,该转运架包括可用叉车叉起的底盘架,底盘架上设有支架,该支架上具有至少一根支撑杆,支撑杆上间隔设有向上倾斜的插件盒。
所述的支架包括两根固设于底盘架上的立杆,所述的支撑杆至少有两根,所有支撑杆沿立杆高度方向间隔、平行设置在两根立杆之间。
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均设有插件盒。
所述支撑杆两侧的插件盒均匀对称分布。
所述的插件盒包括盒体,盒体内上下两个相对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防护板。
所述的立杆与底盘架之间设有斜向的加强筋。
所述的底盘架为矩形框架,底盘架的四个角处均设有支腿。
所述支腿的底部均设有支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架在高压断路器板式接线座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时,可将高压断路器板式接线座一侧的接线板直接插入插件盒内,由于插件盒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隔,其上零部件的密封面互不接触,不会发生磕碰、划伤等现象;插件盒向上倾斜,使得板式接线座的插放更为牢固和安全;其中,支架上可以设置多根支撑杆,每根支撑杆上又可以设置多个插件盒,使得该转运架上的板式接线座可在空中悬放多层,充分利用了空间,占地面积较小;另外,该转运架上的底盘架可直接用叉车叉起进行传递运输,极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由两根立杆和沿立杆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根支撑杆构成,插件盒均匀对称地分布在支撑杆的两侧,使该转运架两边的受力均等,支撑更加平稳;在插件盒内设置防护板,可使接线板在插件盒内的接触表面不易受到损伤;底盘架采用矩形框架,并在其四个角处均设有支腿,不仅方便叉车叉起转运架,而且在保证转运架平稳的前提下大大减轻了转运架自身的重量;每个支腿的底部设有支脚,可以增大每个支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较为耐磨;立杆与底盘架之间设有斜向的加强筋,可使该转运架的支撑更加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插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高压断路器板式接线座的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转运架,该转运架包括可用叉车叉起的底盘架3,底盘架3采用矩形框架,并在其四个角处均设有支腿4,每个支腿4的底部还设有支脚5;底盘架3上设有支架,该支架包括两根立杆1,立杆1与底盘架3之间均设有斜向的加强筋2,以便支撑更加牢固可靠;两根立杆1之间沿其高度方向间隔、平行设置有四个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两侧间隔均匀地对称分布有向上倾斜的插件盒7;其中,插件盒7包括盒体,盒体内上下两个相对的内表面上分别连接有防护板8。值得注意的是,支撑杆6相互之间的距离和插件盒7的分布间距应适当,以免在使用时导致板式接线座发生碰撞。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架在高压断路器板式接线座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时,将高压断路器板式接线座9一侧的接线板直接插入插件盒7内即可;若需传递,将叉车的前臂插入底盘架底部的支腿4支起的空间里,便可进行运输。具体实施时,插件盒7可根据接线板的形状尺寸量身定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架也可用于类似高压断路器板式接线座的零部件的生产运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15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