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塔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2486.0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8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阎春喜;刘跃新;陶烈;刘晓辉;马锦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B9/16 | 分类号: | B66B9/16;B66B11/08;B66B5/00;B66B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15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机组维修用升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风塔电梯。
背景技术
当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需要采用升降设备运送维修人员和物料。传统的风塔电梯是由提升机、轿厢、悬吊钢丝绳、吊点横梁、电控系统、驱动电机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悬吊钢丝绳绕过提升机内置曳引轮,上端固定于塔架顶部的吊点横梁,下端悬挂重锤,当曳引轮转动时,利用钢丝绳与曳引轮间的摩擦力,使电梯沿钢丝绳上下运动。风塔电梯塔架底部的电源通过拖缆向安装于电梯上的电机供电,电梯下降时拖缆通过电缆导引架收入盘收筒中。但是这种设备存在如下缺点:1、布局方式不够简洁,占用塔架底部工作空间;2、电控系统直接通过接触器控制电梯启停,冲击震动大,乘坐不舒适;3、未设置避险警示装置,电梯下行时对塔架底部人员存在不安全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风塔电梯布局松散、启停震动大、运行不安全,提供一种布局简洁、启停振动小、运行安全的风塔电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法实现的:
一种风塔电梯,包括设置于风力发电塔架中部的供电箱和悬吊钢丝绳,供电箱通过拖缆连接驱动电机,悬吊钢丝绳的上端悬挂于风力发电塔架上的吊点横梁,悬吊钢丝绳的下端绕过提升机内置的曳引轮设置在轿厢后侧,轿厢底部设置有安全触板,悬吊钢丝绳的下端设有重锤,悬吊钢丝绳下端绕过提升机内置的曳引轮后,经过设置在轿厢上的转向滑轮组设置在轿厢的后侧并向下悬垂;拖缆绕过动滑轮、穿过拖缆夹具与调速控制装置连接,动滑轮设置在拖缆架上,拖缆夹具设置在导轮架上,导轮架设置在轿厢上,调速控制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
拖缆架上设有两个通孔,两通孔之间的距离与悬吊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之间的间距相等,悬吊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分别从其中一个通孔穿过;安全钢丝绳上端设置在吊点横梁,下端设置在轿厢的后侧并向下悬垂。
拖缆的长度是风力发电塔架高度的1/2~2/3,比如说1/2、4/7、2/3等。
所述轿厢底部设置有声光警报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随行拖缆架,工作时,长度为塔架高度的1/2~2/3拖缆随着电梯升降,当电梯位于底部或顶部时,拖缆相应位于塔架下半部或上半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电缆导引架和盘收筒,设备布局简洁,节省了塔架底部的工作空间。随行拖缆架上开有与悬吊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间距相等的过孔,钢丝绳分别从过孔中穿过,而起到稳定拖缆的作用,调速控制装置根据电梯的升、降、停、端站等控制信号,控制电梯运行,电梯启停和运行平稳,冲击震动小,乘坐舒适。轿厢底部设有声光报警装置,当电梯下降接近塔架底部时,声光报警装置发出避险声光警示,提醒电梯下方人员撤离危险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拖缆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风力发电塔架中部的供电箱16和悬吊钢丝绳2,供电箱16通过拖缆11连接调速控制装置5,调速控制装置5连接驱动电机3,悬吊钢丝绳2的上端悬挂于风力发电塔架上的吊点横梁1,悬吊钢丝绳2的下端绕过提升机4内置的曳引轮设置在轿厢8上,轿厢8底部设置有安全触板15,悬吊钢丝绳2的下端设有重锤。悬吊钢丝绳2下端绕过提升机4内置的曳引轮后,经过设置在轿厢8上的转向滑轮组6设置在轿厢8的后侧并向下悬垂;拖缆11绕过动滑轮12、穿过拖缆夹具9与调速控制装置5连接,动滑轮12设置在拖缆架13上,拖缆夹具9设置在导轮架10上,导轮架10设置在轿厢8上,调速控制装置5与驱动电机3连接。
拖缆架13上设有两个通孔,两通孔之间的距离与悬吊钢丝绳2和安全钢丝绳7之间的间距相等,悬吊钢丝绳2和安全钢丝绳7分别从其中一个通孔穿过;安全钢丝绳7上端设置在吊点横梁1,下端设置在轿厢8的后侧并向下悬垂。
拖缆11的长度是风力发电塔架高度的1/2~2/3,比如说1/2、4/7、2/3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2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双腔硅胶导尿管接头
- 下一篇:鸸鹋油促吸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