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子宫热球治疗仪的一次性治疗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3039.7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32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峰林 |
主分类号: | A61B18/04 | 分类号: | A61B18/04;A61F7/12;A61B17/4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树清 |
地址: | 130022吉林省长春市人民***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宫 治疗 一次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妇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涉及的一种子宫热球治疗仪的一次性治疗头。
背景技术
通过长期的妇科观察和诊断得知,更年期妇女患子宫内膜愈合障碍的子宫功能性出血人数较多。据相关资料统计,36~51岁年龄段约1/5的女性不同程度受到子宫内膜愈合障碍的困扰,经医学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民间俗称血崩,造成身体缺失性贫血,苦不堪言。一人得病,全家人提心吊胆。此疾严重危害了众多女性的身心健康。
患者初始大都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在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刮宫术,去除增厚的子宫内膜,可以缓解一段时间,过后再出血,就不能总用刮宫来解决,无奈之下,采用子宫切除术,这是每位妇女都不希望的。上个世纪70~80年代间,相继有了宫腔镜、高频电刀、激光热疗、微波剥离等技术的介入,提高了治疗手段,取代了子宫摘除术。由于这些仪器的复杂性,操作技术难度大,需要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普及推广难度大。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美国率先推出第一代子宫热球治疗仪,第一代子宫热球治疗仪的临床应用较前面的治疗手段明显优越,治疗操作简单、不用住院,并发症较少,它治疗宫血过多原理是:在球囊里注入高温液体,通过球囊外壁把高温传递到子宫内膜上,使愈合障碍的子宫内膜在高温热烫下,内膜组织结痂坏死直至内膜脱落,达到立刻止血的治疗目的。目前市场上子宫热球治疗仪有几种,与本实用新型最为接近的已有技术是迈德士(中国)医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子宫内膜治疗仪的一次性使用药筒。如图1所示,包括球囊1、护帽2、侧向出液孔3、第一封胶4、隔热棉5、护管6、标尺标记7、标尺止位器8、液流管9、基座10、金属导热筒11、储液囊12、治疗液13、过滤片14、测控孔15、第二胶封16、侧向进液孔17、基座接头18、灌液孔19、安装通孔20;该子宫内膜治疗仪一次性使用药筒,通过卡销与主机密封连接;主机加热系统加热金属导热筒11,通过金属导热筒11将储液囊12内的治疗液13加热到治疗温度,通过液流管9上的侧向进液孔17将治疗液13压进液流管9内,从侧向出液孔3流出,充满球囊1,便可实施治疗。
该一次性使用药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次性药筒灌装工艺有缺陷,密闭腔室排气性能差,治疗温度100℃~150℃,温区过宽治疗效果一致性差:护管6外表面温度超过80℃,能烫伤阴道,不利患者健康;护帽2半径值小,易刺破球囊1;标尺止位器8外径小,治疗部位不能准确定位,容易滑进阴道;液流管9进液孔开在一侧,进液时受力不均,出液孔同样开向一侧,治疗液进入球囊1时,是从开口方向出流出,充满球囊1时,治疗液13的温度均匀性差,且孔径过小,流阻大,治疗液13充满储液囊12的时间延长;储液囊12与基座接头18密封连接可靠性差,容易漏治疗液13;球囊1及连接件穿过基座10时,偏离基座10中心,违背常规操作习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子宫热球治疗仪性能,推出新一代子宫热球治疗仪的一次性使用的治疗头。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子宫热球治疗仪的一次性使用治疗头。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图2、图3所示,包括:球囊21、护帽22、液流管23、护管24、第一胶封25、标尺标记26、标尺限位挡27、基座盖28、基座29、灌液孔30、基座中心孔31、密封槽32、储液囊压封槽33、压封环34、金属导热筒35、储液囊36、挡盖37、治疗液38、第二胶封39、轴向垂直的进液孔40、基座接头41、密封圈42、调整块43、第三胶封44、护管限位套45、护管气孔46、密封套47、第一出液通孔48、第二出液通孔4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峰林,未经徐峰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30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